-
徐立清将军在“文革”中智保周总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徐立清开始是不理解,对林彪、江青一伙人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后来则受到错误的批判,受到冲击。1967年1月12日,新的全军“文革”小组正式成立:徐立清被任命为七位副组长之一。新的全军“文革”小组由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直接领导,不再隶属于总政治部。对担任全军“文革”小组副组长,徐立清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感到难以胜任。当他得知这个名单是由毛主席决定的时候,表示服从。担任全军“文革
2021-02-10 1165
-
红25军军政旧址
序厅: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就是在金寨这块红土地上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部队,是一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队伍,充满传奇色彩,书就了一部艰苦卓绝的英雄史诗。 这里展示的是红25军组建部队的军旗。第一展厅:红25军从金寨县麻埠镇建军, 土地革命时期,为巩固和扩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对苏区和红军的“围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军委决定,以红4军部分部队为
2021-02-10 2467
-
宋维栻将军
2010年12月22日,冬至,广东最后一位1955年授衔的开国少将宋维栻因病在广州逝世。 宋维栻将军离休前任福州军区顾问。晚年迁居广州白云山东麓。将军宅临山而筑,四面花果,一池春水。纵步看山,气象非凡:十余株古松,霜皮剥落,虬枝峭拔,生机盎然。 将军晚年关心时政,社交频繁。闻时事有疵,必加详驳;见政务不当,直抒胸臆;而当大事,持大论,笃信自守,不移如山。其记忆超人,思维活跃,战争年代经
2021-02-10 2436
-
革命英雄林维先
林维先(1912~1985),又名林新,金寨县丁家埠镇人,家境贫苦。1929年5 月,父亲林昌升因参加立夏节起义,遭国民党还乡团逮捕折磨而死。临终前嘱咐林维先:“去参加红军,为咱穷人报仇!”12月林维先加入了工农红军,1930 年1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参加红军后,不怕牺牲,作战勇敢,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先后任鄂东北游击司令
2021-02-10 1802
-
邓宝珊与延安合作抗日
邓宝珊将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一生追求光明和进步,待人处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爱国热忱溢于言行。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将军坐镇榆林,在陕北、山西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在绥远境内团结蒙古和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一致抗日。他当时的武装力量并不多,凭其崇高威信,屏障了陕西、甘肃、宁夏大西北后方的安定,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主席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致邓宝珊将军的亲笔信中评
2021-02-10 杨丽 2067
-
华寿俊和延安马兰纸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种名叫“马兰纸”的纸张,当时延安印刷报纸、文件,出版书籍用的都是这种纸。它的发明者是当时延安的青年化学家华寿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暨陕西省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1938年6月30日《新中华报》曾发一则《启事》说:“因值抗战期间,纸张来源困难,本报自六月份起已将报纸出版分量减少一半。”当时,边区的印刷纸张原料主要是废麻袋,产量少且质量低劣,很难用于印刷
2021-02-10 杨丽 2050
-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是老延大合并时的八所院校之一,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 学院于1996年恢复重建后,继承和发扬老鲁艺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坚持“双百”方针,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院训,本着稳定规模、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提高
2021-02-10 杨丽 2066
-
毛泽东的家风故事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毛泽东同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2021-02-10 杨丽 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