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军政旧址

2021-02-10 17:57:46 2467

  序厅: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就是在金寨这块红土地上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部队,是一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队伍,充满传奇色彩,书就了一部艰苦卓绝的英雄史诗。
图片关键词

    这里展示的是红25军组建部队的军旗。

第一展厅:红25军从金寨县麻埠镇建军,

     土地革命时期,为巩固和扩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对苏区和红军的“围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军委决定,以红4军部分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10月25日,红25军军部及73师在皖西商贸重镇麻埠(现金寨境内)成立,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

     同年11月7日,红25军和红4军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随后,红25军参加了方面军发起的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四大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第75师、第74师也先后在麻埠、白塔畈组建,全军发展到12000多人,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这是在金寨组建的第六支红军主力队伍。

     汤家汇豹迹岩会议简介

     1932年4月1 日,吴焕先人在金寨境内汤家汇豹迹岩胡氏祠同徐海东率 红28军3000多人会师。吴焕先、徐海东、郭述申等军将领召开会议,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决定将两个军合编为新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

汇豹迹岩会议整合了红军队伍,壮大了红军力量,形成的以原红28军为主体的新的红25军重振雄风,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后踏上长征的征途,率先到达陕北。

    激战“围剿”
图片关键词

     敌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不甘罢休,1932年6月,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蒋介石亲自出任鄂豫皖三省“围剿”总司令。由于敌人数倍于己,加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张国焘等决策失误,导致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25军在反“围剿”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和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转战鄂豫皖,参加反“围剿“,长征到达陕北被编入红15兵团,前后虽然不过四年时间,但大部分时间战斗在皖西金寨,多次在皖西金寨获得人员和物资补充,形成了拥有强大战斗力的红军主力部队。在初建、重建25军及参加长征的指战员中,建国初期就有金寨籍33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还有一批省军级领导干部。

   193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并给红25军带去了“主力红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的口信。程子华于同年9月到在河南罗山与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会面。郑位三立即写信给在皖西北活动的鄂豫皖省委,报告情况。

    11月4日,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在金寨葛滕山一带活动中,接到郑位三的来信,便立即向皖西北道委部署了工作,并成立了红25军留守处,于11月6日从葛藤山出发,向西挺进。自此,红25军离开了皖西,踏上了新的征程。

(红25军从葛藤山向陕北挺进)

     红25军从金寨西进突破了敌人商城至麻城、商城至新集、双柳树至新集、潢(川)至麻(城)公路四道封锁线,歼敌2个团另4个营。8日拂晓到达光山扶山寨地区,遭敌第117师和107师4个团、64师和65师6个团的偷袭。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到一线指挥反击,全军将士奋勇作战,打垮了敌人约10个团的突然袭击,毙敌、俘敌约4000人。这是红25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花山寨举行第14次常委会。决定省委立即率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另根据徐海东建议,决定由程子华任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改任副军长,吴焕先仍为政治委员,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红25军随即整编部队,扩充兵员,撤消师级建制,军直辖第223团、224团、手枪团,全军共2980人。艰难的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领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经桐柏山区,向河南西部伏牛山区挺进。

     红25军在西进的沿途,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开展政治攻势。部队每过一座围寨,宣传队员都大声宣传“老乡老乡,不要惊慌,红军所向,抗日北上。借路通过,不进村庄;奉劝乡亲,勿加阻挡……”。每遇地主豪绅盘踞的围寨,军首长都事先给寨主头目写信,与其订立互不侵犯协议,使大多数地主武装保持中立。从而使红军顺利通过围寨地区,为摆脱敌人的追堵赢得了时间。

    11月26日,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附近与敌40军一部遭遇。由于我先头部队发现迟,加之严寒战士手指冻僵,一时拉不开枪栓,敌人猛烈冲击,情况十分危急。军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部队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恶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28日,红25军在孤石滩通过沣河时,又遭敌40军骑5师和115旅的南北夹击。吴焕先令第223团强渡沣河,击退敌骑5师的进攻;并令225团迅速渡河,最终击退敌军,红军全部渡河。

    红25军进入伏牛山区后,由于这里地域狭窄,人口稀少,粮食和物资缺乏,红军难以立足发展,决定继续西进,于12月8日进入陕南境内。当日下午,在三要司歼敌1个营。10日又在庾家河与敌3个团展开激战,经过20多次冲杀,终于将敌打垮,毙敌300多名,红军也伤亡100多人,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和多名团营干部负伤。至此,红25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多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一路杀敌进陕南,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转移。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第18次常委会,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并将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红25军根据省委的部署,首先在镇安、山阳、洵阳、郧西等四县边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债、抗粮、抗夫、抗丁“五抗”斗争,镇压豪绅恶霸,摧毁保甲组织,建立苏维埃基层政权。到1935年5月初,先后创建了鄂陕、陕东南五县、华阳和豫陕等四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五个县工委;组建了以陈先瑞为司令的鄂陕游击司令部和以方升普为师长的豫陕游击师。主力部队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武装人数达2000多人。根据地人口的50万,耕地90多万亩,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5年5月至7月,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正确决策,各游击密切配合,粉碎了杨虎成指挥的敌30个团的兵力的进攻,先后取得了荆紫关、袁家沟战斗的胜利。袁家沟战斗结束后,红25军乘胜东进,佯逼商县,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这一行动使西北反革命势力中心—西安之敌大为震惊,宣告敌从企图三个月内消灭红军的计划彻底破产。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

    1935年7月中旬,鄂豫陕省委从国民党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的消息,并接到了交通员从上海带来的中央文件精神。7月15日,省委代理书记吴焕先(原省委书记徐宝珊因病逝世)在长安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25军到陕甘苏区会合红26军,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同时决定将鄂陕、豫陕两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继续坚持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斗争。
图片关键词

    1935年7月16日,省委率红25军从沣峪口出发,继续长征。决心以西征北上的行动,配合中央红军,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

    7月底,红25军进入甘肃境内。8月15日进入陇东回民聚居地区。红25军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受到了广大回民的欢迎和支持。红25军顺利通过回民区,并为后来中央红军通过打下了基础。后来,毛泽东夸奖红25军政策水平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好。

    8月21日,红25军在泾州县城以西的王村翻越王母宫塬,与敌35师一个团在四坡村激战。吴焕先不幸中弹牺牲。全军战士极度悲愤,奋勇杀敌,全歼该敌,击毙敌团长马开基。

    红25军数次击退尾追之敌,胜利进入陕北。9月7日,省委在华池豹子川召开会议,决定由程子华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25军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军长,戴季英任参谋长,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对部队作了关于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同陕甘红军会师的政治动员。

     会后,省委率红25军继续北进,于9月15日胜利到达延川永坪镇,这时部队有3400多人。16日,刘志丹率领红26、27军也到达永坪镇,三军胜利会师。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行程一万余里,是长征到达陕某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也是红军长征中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超过出发时人数的队伍。

     红25军西征北上后,中共鄂陕、豫陕特委合并为陕南特委(又称鄂豫陕特委),特委书记郑位三。并将各游击师合并为红军第74师,师长陈先瑞,政治委员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红74师在同上级失去联系、极端困苦的条件下,陈先瑞率领部队在鄂豫陕三省边界24个县境转战,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打存敌人三次围攻,歼灭敌人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约4000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多支。红74师由700多人发展到1700多人,取得了鄂豫陕边区游击战争的胜利。陈先瑞后来被毛泽东称誉为“红军的陕南王”。
图片关键词

    根据中央的指示,红25军与陕甘红军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红十五军团于9月底和10月先后发起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共歼敌67军一个师部、三个整团、一个整营。改善了红十五团的武器装备,壮大了力量,巩固和扩大了陕甘根据地,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了长征。11月初,毛泽东、彭德怀来到红15军团驻地,亲切看望和接见了徐海东、程子华和郭述申等。随后,将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

由于中央红军初到陕北,经济十分困难。毛泽东派人找红15军军团长徐海东借钱。徐海东在红15军团仅有7000元的情况下,借出5000元支援中央红军,留下了千古美谈。

     随后,红15军团参加了红一方面军直接指挥的陕北直罗镇战役。此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在红一方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15军团又参加了山场面堡战役和东征、西征战役。1   937年卢沟桥事变后,8月25日,根据中央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中央军委发布了改编命令,正式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甘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红74师改编为经115师留守处,陈行瑞任主任。8月下旬,第344旅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在南征北战血与火的锤炼中,从“长征先锋”红25军成长出了一大批高级将领。其中有著名的徐海东大将、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等。皖西籍的开国将军有李耀、陈先瑞两位中将,陈鹤桥、胡继成、徐光友、詹大南等23位少将,另有丁国钰等近几十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新贡献,创建了新辉煌。


图片关键词


    红28军是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在大别山坚持近7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保持军旗不倒,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直接投入皖中抗日战场。

   金寨县是红28军第二次组建地,也是红28军主力第82师的诞生地。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