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采访对象:石春阳(小名:随娃),梁家河村民,1954年生。1975年10月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石春阳接任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任大梁家河党总支部书记。 采访日期:2016年2月27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委会 采访组:石春阳同志,您好!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您曾和他一起劳动,他离开梁家河后,您接任了村支书。请问您最初认识习近平是什么时候? 石春阳:1969年1月,我到文
2021-01-16 中延 1894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一)艰苦磨练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一)艰苦磨炼:“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文章来源:《学习时报》编者按:本报记者采写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在《学习时报》连载后,引起巨大反响。值此采访实录结集出版之际,我们特按专题将其中重要内容进行编辑,分三次选登,以飨读者。1969年1月13日,我们八一学校20多名同学,背负行囊,与北京市其他学校的知青同乘一趟
2021-01-16 陕西中延文化研究院 1966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二) 苦干实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二)苦干实干:“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文章来源:《学习时报》近平给我们村做了很多事情。我就讲一讲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吧。第一件事,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办沼气,他觉得我们可以借鉴过来,解决农村烧柴的老大难问题。近平就跟大家探讨这个事情,给我们讲办沼气有几大好处:一是能解决社员点灯问题;二是能做饭;三是沼气池里的废料还可以给庄稼做肥料。后来,近平他们到四川去学
2020-06-30 陕西中延文化研究院 2913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三) 善作善成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三) 善作善成
2020-06-30 陕西中延文化研究院 2141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四) 读书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四)读书学习:“炕头上的书总是堆得满满的”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那个时候,我们社员经常和知青在一起学习。我记得当时学习毛主席的文章比较多,《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等。我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组织给他们上课,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和他们一起学习。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
2020-06-30 陕西中延文化研究院 2064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六) 赤子情深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六)赤子情深:“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文章来源:《学习时报》我往知青窑洞跑得多,身上总穿得破破烂烂的。近平看我平时穿得破烂,就经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我。王燕生离开梁家河的时候,留给近平一件灰毛领的蓝色大衣,那件大衣挺好的,近平很喜欢,平时常穿。我上师范学校的那年冬天特别冷,近平就把那件大衣送给我了,他对我说:“你把这个大衣拿上,到了学校又能穿又能当被子盖。”到了
2020-06-21 陕西中延文化研究院 2907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五) 坚定信念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选载(五)坚定信念:“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文章来源:《学习时报》1972年,近平追求进步,要求入团,但他这个事情却是一波三折,费了很大的劲。他先后写了好几份入团申请书,交给公社的团委书记,直到那一年秋天,他才正式被批准入团。到了1973年,我们县上招聘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就把近平调到贾家坪公社的赵家河村去主持社教工作,他在赵家河把社教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带领村民造坝地也
2020-06-21 陕西中延文化研究院 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