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龙华二十四烈士就义地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很多年以前,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因为这首诗知道了龙华。提到龙华,人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大片桃林,农历三月,桃花怒放,登塔、赏花,游人如织,而它又是上海革命纪念地之一,清明时节挤满了为先烈扫墓的人流。那么龙华二十四烈士都是谁,他们葬在那里呢?龙华之春《人民日报》上的文章翻开尘封已久的档案资料,在194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一篇《回忆欧
2021-02-13 1958
-
上海四行仓库
到上海,想到要去四行仓库看看,看那壮志凌云的勇士们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寇占据时的那面血墙。走出曲阜桥地铁站,老远,看到很多人,我们走拢去,看到一块黑色大理石篆刻着金色的字:上面写的是: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下面写着:晋元纪念广场02《八佰》是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原型便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军人们宁愿战死,也不愿退让。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这是何其的铁骨铮铮。即使中日双方的激
2021-02-13 2247
-
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1891.01.18-1977.10.29),中国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雪帆、南山、张华、一介、焦风、晓风、龙贡公等。浙江省义乌人。1891年1月18日(清光绪十六年农历腊月初九)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毕业于金华中学,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等论文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1977年,他在病榻上完成了他最后
2021-02-13 1918
-
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
订阅1920年的春天,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暗潮涌动。万千进步青年,怀揣满腔热忱,却又踌躇迷惘;他们渴望有所作为,却又不知路在何方。此时,29岁的陈望道在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破旧的柴屋里,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首译成方块文字,在凄风苦雨中点亮了信仰的火种,给摸索中的中国带来了理论之光。1977年10月29日,陈望道与世长辞。然而,他留下的千秋巨笔、他首译《共产党宣言》时“手沾墨水口来尝
2021-02-13 1902
-
黄天:戏剧尖兵 抗战呐喊
在上海市崇明区新河镇卫东村,精致而温馨的民宿点缀于农林间,营造出一片诗情画意。这里是“革命新文艺开拓者”黄天的家乡,如今已是崇明区生态文明村、上海市市级文明村。 黄天,原名黄廷权,曾用名黄庭材,1908年生,江苏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区)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酷爱戏剧,在校期间曾参加过中外名剧的排演。1935年在杭州组建“三五剧社”,排演了《雷雨》《湖上的悲剧》等,曾参加抗日救
2021-02-12 1224
-
抗战英烈常德善:和政委一起牺牲在反扫荡战斗中
常德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邳县(原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亲都给地主当长工。常德善两岁前后,因父母相继去世,为本族姐姐抚养,在山东枣庄生活,六七岁的常德善便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猪放牛,挣饭谋生。 1929年,17岁的常德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开始给关向应当服务员,后给贺龙当警卫员。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常德善勤奋学习,成长很快,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战斗中机智勇敢。深得关、贺首长赏识,
2021-02-12 2472
-
周道锡烈士
周道锡烈士,江苏铜山县金山子人。1914年生。幼年读书,在徐州私立中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 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周道锡参加地方游击队和孙象涵大队,后入苏皖边区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泗宿办事处工作队,任泗宿县梅花乡乡长。1941年,调任泗宿县金锁区区长。同年9月5日,淮北行署泗阳县政府成立,金锁区划归泗阳县。 金锁镇处于泗阳、泗宿边缘地带,社会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北面紧靠
2021-02-12 180
-
用高射机枪打下美军飞机第一人——江苏宿迁的孙明芝
孙明芝同志,1926年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1947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11月病逝。 孙明芝先后参加孟良崮、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多次荣立战功。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任重机枪班班长的孙明芝,带领全班坚守阵地36小时,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为志愿军主力包围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之后,他又带着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抄近路追击敌人,用铁锹
2021-02-12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