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获得共产国际首肯经过
李德在其回忆录《中国纪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1934-1935年,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农民的、地方性的和民族主义的情绪,就能够不顾马列主义干部的反对而畅行无阻,甚至这些干部本身也部分地和暂时地为这种情绪所左右。”从李德回忆透露
2021-01-22 许红艳 27
-
贵阳花溪公园防空亭
花溪公园防空亭,是作为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军事防空机构成立于1933年的防空学校因抗战而建。现今是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处花溪公园的龟山上,1939年中央防空学校所建,亭子为石柱六角亭,攒尖青瓦顶,高三米余。防空亭的六个石柱上刻有当年的抗日口号:“万事莫如防空急,无防空即无国防。”“登高一呼,举国空防都有赖;极目四望,万方景物总无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军事第一胜利第一
2021-01-21 许红艳 53
-
两双巨手炮制了“担架上的阴谋”,给遵义会议定调,请润之出山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纯偶然发生的,背后都有其不为人知的酝酿和有诸多诱发因素。决定红军命运的遵义会议就是这样情况。遵义会议背后有两双巨大的推手,两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渴望革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心,将遵义会议镌刻在历史深处。 湘江战役惨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转移的目标在哪里?云里雾里没人能说得清楚。12月18日,在黎平城内,周恩来主持召开了黎平会议。毛泽东、洛甫(张闻天)和王
2021-01-21 许红艳 62
-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址 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址,原名鸦关、乌鸣关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处,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俯看如银蛇下山,呈弯道盘旋,计有24个弧形拐弯,全长4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中极其重要的一段,素有“抗战生命线”之称。二十四道拐蜿蜒盘旋至关口,雄、奇、险、峻,堪称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 抗日战争开始后,贵州成为了抗战大后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经济物资,尤其是19
2021-01-21 许红艳 46
-
遵义解放及人民政权的建立
1949年7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前委决定五兵团进军西南解放贵州,解放军各部以势如破竹之势快速挺进黔北。得到消息后,遵义地区各县人民群众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纷纷行动起来,策反国民党军政要员,搜集国民党军布防情况,积极开展护校、护厂等斗争,严防敌特破坏,以实际行动迎接解放的到来。 解放军迅速解放遵义地区 从1949年11月3日起,二野各部分三路先后向驻贵州的国民党军发起
2021-01-21 许红艳 38
-
红色记忆:遵义会议之周恩来同志
1935年1月15日-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从此进入党的核心领导层。而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党内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发言对于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对中国革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地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品格、胸怀和素质。 红军到遵义后,就按预定计划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021-01-21 许红艳 46
-
《红色中华》:“运动中的中国苏维埃运动喉舌”
1927—1937年,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的10年苏维埃运动,尽管艰难坎坷,但取得了重大成果: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新篇章。这场运动比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领导的苏区三四十种报纸的积极宣传和舆情引领。而《红色中华》是这些报纸中最为重要的报纸,发行量最高达到4万份,真正“成为了全苏区人民一个喉舌”。同时,因为这场运动随着红军长征扩展至1
2021-01-20 许红艳 38
-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要“三多三少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进一步提升福建红色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1月19日《人民日报》)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所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01-20 许红艳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