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
2021-02-01 23:09:15
2034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这首诗是三国时期用以称赞武圣关羽的一首诗,在战火纷纷充满了牺牲和战争的年代,一个能文能武、能征善战的人既可以鼓舞士气、运筹帷幄,也可以冲锋陷阵、决胜千里。
在我党曾经也有一位这样文武双全的名将,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志存高远,文采斐然。曾被周总理评价为“难得的人才”,他就是中华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肖华。

年少入党,一心向红
肖华,也叫做萧华,肖以尊,1916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年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既是村子里的泥瓦匠也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员,他的家更是作为当时中共地下党的一个交通站。
可惜,肖华的父母在他很年幼的时候就为革命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肖华很早就成了孤儿。但是因为年少时父母的熏陶,一颗红色的种子深深地扎进了肖华的心里。
年轻时的肖华不仅才华横溢,更心向革命。常常作为联络员为组织传递信息和信件。在读小学的时候,便受到了当时的中共党员萧以儒的启发和教育。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贫瘠,这个小孩子面黄肌瘦但是却有一颗强大而火热的心。
年纪轻轻便立下了打倒军阀的宏图伟志,在上学读书期间,不仅学业完成得十分出色,还练了一首十分出色的小号。在当时的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

1927年,肖华秘密地加入了青年干社这一当时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第二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兴国暴动,当时他才十二岁。随后他被送到了革命干部培训班学习,在当时的那一批人,他的年纪是最小的。
1929年,伟人率领红四军来到兴国。这是肖华第一次见到伟人,就对伟人产生了崇敬之情。
伟人也同样欣赏这个年纪尚小但是已经才华斐然的肖华。兴国建立共青团县委之后,肖华在其中担任组织委员。同年十二月,肖华成为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
他带领共青团在各个乡镇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在每个乡都成立了团支部,甚至还组建了少年先锋队。他的能力受到了当时伟人同志的高度赞扬。
1930年,肖华便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之后又担任了红四军特务营三连政委。在红四军仅仅一个月,他就把全军的青年组织筹备健全。
第二年,肖华便被任命为特务营政委。之后的肖华一直随着红四军到处征战。在共产党的第三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肖华作为红四军的代表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的肖华被任命为红一军政治部青年部部长。

1933年,肖华提出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之后,在共产党的支持和任命的情况下,肖华作为这支年轻部队的政委,率领这支年轻的部队,正式加入了为中国革命奋斗的战斗序列。
长征开始后,肖华率领部队,踏雪山过草地,多次参与了重大战役,最终在东征兑久峪的战斗中,因为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时候意外左腿负伤,只得留在后面休养。
红色的果实一定是在红色的土壤上孕育而出的。肖华年少生长的环境,给予了肖华优秀的生长环境,虽然物质贫困苦累但是在精神上的肖华是富足,优秀的。
而且,他的才华与他的精神相当匹配,在共产党政治工作薄弱的时候,肖华充分的发挥了他在政治工作方面的天赋,为我党弥补了这一短板,同时作为一名领导人,他敢于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也让他在队伍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用亲身经历为共产主义做了很好的诠释。

身经百战,战功赫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以后,肖华作为当时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与林彪等同志一起打下了平型关战役,史称平型关大捷。
之后肖华就随陈光一起指挥了些许战斗。第二年肖华率领挺进纵队日夜兼程翻过了太行山,挺进津浦线在敌后的冀鲁平原,在敌人的心脏上狠狠地插了一把锋利的尖刀。
在敌后作战的日子里,对外开展游击战瓦解敌人的攻势,建立了根据地,对内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发动群众,肖华因此在冀鲁边区得到了一个“娃娃司令”的名声。
1940年,肖华与当时的司令员宋任穷并肩作战,针对大汉奸石友三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歼灭敌军两万多人。此举粉碎了敌军妄图对八路军在山东、河北的根据地进行的扫荡的同时也进一步地扩大了八路军在山东、河北的根据地。
1943年随着中共中央山东军区的成立,肖华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负责协助罗将军在山东地区与敌人继续战斗。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肖华接受调令率领部队进军东北。在辽东作战期间,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针对辽东各个地区的进攻。
在他优秀的指挥作战的前提下,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在东北对杜聿明军队的合围,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战略部署,将东北战场的局面由被动化为主动。

在东北全境解放之后,肖华调任为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为共产党创建新的兵种呕心沥血,他也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创建的特种部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在东北野战军更名为第四野战军之后。
伟人等领导人在香山宴请第四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的时候,伟人曾对肖华大加赞赏:“肖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出息好大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既是给予肖华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广大舞台,也是一种对肖华精神和能力的历练。
在艰苦奋斗的岁月,肖华屡屡能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也在重大战略方面有着独到且正确的意见,而且本身并没有经历系统的军政训练,单单凭借自己的天赋就已经展示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与军事指挥才能。
同时作为中国特种部队的先驱者,肖华在为中国未来的军队建设付出了不朽的心血。

下马执笔,风采依旧
新中国成立之后,肖华作为先后担任了多个军政要职,在此期间,针对共产党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发表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文章,并且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和《长征组歌》。
尤其是《长征组歌》,虽然是肖华在生病期间所作,但是文采斐然,让周总理都大加赞扬。
在肖华结束戎马之后的生涯里虽然有委屈,憋闷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在重见天日之后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在探索现代军队建设的一线,努力工作。
直至1985年,肖华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岁。
结语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既取决于先天的环境,也有后天自己的选择的影响。肖华将军在自己年少时,没有因为自己家境的贫苦而自暴自弃,反而选择用自己的努力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改变。
他选择最正确的一条路,在共产党建立之初便选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最终他做到了。在这期间,他也曾受过伤,遭受过打压,经历过磨难,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一直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添砖加瓦。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