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战斗
江西省永丰县境内龙冈地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历时60天
1930年12月29日,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率第18师师部和第52、第53旅及第28师1个旅,进犯龙冈。红军为了粉碎敌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采取四面包围之谋,进行严密部署。发起攻击后,红12军沿龙冈南侧占领表湖及其附近各山头;红4军和红3军团一部沿龙冈北侧插到张家车,截断龙冈之敌与东固、因富等地之敌的联系,钻到敌人背后;红3军团主力切断龙冈敌军向西北方向突围的道路;红35师切断敌从西南方向的增援和龙冈之敌向西南方向突围的道路。敌第18师主力被四面包围,近万人被歼,张辉瓒被活捉。
歼灭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龙冈战斗,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的第一仗。首战告捷后,红一方面军随即乘胜向东追击,于1931年1月3日在东韶地区歼灭敌第五十师1个多旅,迫使深入苏区的其他国民党军纷纷回撤,从而结束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在战法上,红军采取四面包围之谋,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以正面攻击堵住敌军去路,以侧後穿插、迂回的方式切断敌人的联系,歼敌近万人,活捉师长张辉瓒。龙冈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蘇区人民的士气,也为今後游击战的战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毛泽东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他的著名词篇《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龙冈战斗,是红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好典型。毛泽东谈到龙冈战斗时曾说过: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反“围剿”的第一仗,就全歼敌人,不漏一兵一卒,这在战争史上也是少见的。
龙冈战斗的胜利,充分地证明了红军从战略防御中改变敌我形势,从防御转为反攻,基本上是依靠集中兵力这一着。因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是战略上以少胜多,摆脱被动,争取主动,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最好的作战方法。红军反“围剿”,在战略上是处于防御、内线、被“围剿”的不利地位,但是毛泽东通过集中红军的兵力这一着,在战斗中使用了几倍于敌的兵力,便改变了进退、攻守、内外线的形势,在局部地区对被分割的、孤立无援的敌人进行个别的围歼,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蒋介石派了十万兵马来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却集中了四万兵力在龙冈围歼了张辉瓒的九千人马。这就叫做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这是“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正是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指挥作战上,才使得张辉瓒一败涂地。
红军旗开得胜,第一仗就歼灭了所谓的“铁军师”。老奸巨猾的谭道源,听到张辉瓒被活捉的消息,如惊弓之鸟匆匆由源头向宁都县的东韶撤退,企图向东路军靠拢,挽救其所将被歼的命运。
备注:方案仅供参考,我院会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定制培训方案,包括培训人数、天数、课程、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线路等。
定制专线: 15717950559(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