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英烈-朱云卿
2021-01-30 18:31:23
周霞
1409
朱云卿(1907年~1931年5月22日),原名朱云,出生于广东梅县。1921年随叔父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军校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10月参加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机智英勇,受到周恩来的赞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夏,朱云卿担任红四军31团团长,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著名战斗。8月下旬,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巧设疑兵凭险抵抗,击退了国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31年1月15日,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年仅24岁的他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 5月22日,朱云卿在医院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24岁。
(1907年~1931年5月22日),原名朱云,出生于广东梅县。1921年随叔父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军校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10月参加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机智英勇,受到周恩来的赞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夏,朱云卿担任红四军31团团长,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著名战斗。8月下旬,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巧设疑兵凭险抵抗,击退了国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31年1月15日,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年仅24岁的他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 5月22日,朱云卿在医院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24岁。
朱云卿,广东梅县(今属梅江区)城西油箩街人。父亲朱深渊是私塾教师,母亲彭招妹是搬运工人。朱云卿少年时常听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一位邻居讲述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故事,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逐暂萌发了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朱云卿15岁时随叔父飘洋过海到印尼万隆做工。他身在海外,心怀祖国,多次提出回国要求,均未得到叔父同意。民国13年(1924),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朱云卿瞒着亲人毅然回到广州,考上黄埔军校第3期。不久朱云卿参加了军校的进步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同校内的右派势力作斗争。1925年10月,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朱云卿即参加学生军,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斗争。朱云卿在战斗中机智勇敢,受周恩来赞赏。 [7]
1925年,朱云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从黄埔军校毕业。秋,中共党组织派朱云卿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员,负责北江农军学校工作。11月,首期农军学校开学,朱云卿制订了《培养训练政治觉悟和军事水平较高的农民武装斗争骨干》的办校宗旨,并兼任军事教官。
1927年3月,朱云卿带领北江农军学校第二期学员击败了曲江县龙归乡地主武装袭击农会的暴行。4月下旬,北江地区各县农军千余人集结韶关,成立广东北江农民自卫军北方总指挥部,朱云卿任参谋长。于6月15日抵达武汉,任农政训练班主任。在武汉期间,朱云卿经常与毛泽东接触,及时将毛泽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传达给北江农军,要求大家提高对汪精卫的警惕。不久,汪精卫果然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由于北江农军在思想上、组织上都作了准备,并很快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朱云卿以东征讨蒋名义,开赴九江,转乘火车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3] 。9月,朱云卿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
1928年夏,朱云卿出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取得草坳、龙源口大捷。1928年7月,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四军三十一团反击敌人进攻江西省吉安的永新时,任中路行动委员会指挥,围困敌人于县城长达25天后主动撤离。8月下旬,朱云卿和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率三十一团留守井冈山,并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9年1月,朱云卿跟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在大柏地、长岭寨战斗中,朱云卿所率三十一团承担了主攻任务,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战功累累。3月,红四军在长汀整编,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任职期间,朱云卿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主持起草并组织实施战役战斗计划,为了给毛泽东、朱德当好参谋,他刻苦钻研战略战术,经常深入连队,与士兵共商作战方案。他的作风细致,既做到全面传达军部作出的作战方案,又能同下属干部认真研究,提出具体、明确的行动细节、行军路线、宿营地点,为打胜仗作好一切必备的工作,为毛泽东、朱德所赏识。1929年10月,朱云卿随朱德率红四军一、二、三纵队开向东江,协助朱德制订出击东江的作战计划,取得虎头砂、松源、新铺、梅城几个战役的胜利,为粉碎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并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兼18师师长张辉瓒。12月,朱云卿参加了在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古田会议后,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江西,扫荡敌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地方统治,建立红色政权。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长汀成立,任参谋长。8月,红一方面军在湖南永和成立,朱云卿任参谋长兼一军团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期间,因病住院。1931年3月,朱云卿主持编写了关于游击战十条原则的通令,提出扰敌、堵敌、截敌等方法,丰富了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1931年1月15日,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项英为代书记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不久,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总参谋长),这样,年仅24岁的朱云卿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这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时为苏区军民誓师大会作的一副对联。也是红军反“围剿”战略方针的高度概括。
朱云卿是这一方针的坚决执行者、积极实践者,同时亦对丰富、完善这一方针做出了贡献。为了粉碎敌军的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部连续于3月7日、17日发出《通令》、《训令》。其中,3月7日的《通令》就是朱云卿主持草拟的。此《通令》非常重视地方武装的作用,将赣西南地方武装已组织的5个指挥部;进一步划为9个作战区。命令地方武装除在指定地域作战外,均须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这些战术原则在第二次反“围剿”,以至其后几次反“围剿”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击战争理论。
1931年5月初,红军正处于第二次反“围剿”期间。至5月15日,红军横扫700余华里,打到中村附近里,朱云卿英勇负伤,住进江西吉安东固附近的红军后方总医院。在医院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24岁。
备注:方案仅供参考,我院会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定制培训方案,包括培训人数、天数、课程、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线路等。
定制专线: 15717950559(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