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蒋介石暴政下的监狱

2021-01-23 14:53:55 许红艳 708

       “吃汽水”:将辣椒粉兑水或兑酒后,从鼻子灌入;
 

  “老虎凳”:将人捆绑在长凳上,在脚下垫砖;
 

  “打针”:在十个指尖里打入钢针或竹签;
 

  “点天灯”:把浸上油的棉花绑在十个指头尖上点火燃烧;
 

  “披麻戴孝”:先将身体扎烂,再用胶水把麻布贴在皮肤上一块块往下撕。

 

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这些酷刑便是这里诞生,仅仅是短短几个词的形容,都让人心惊肉跳,要是是看到阴冷牢房和骇人猫洞,更让人心惊胆寒,恐惧渐生。
 

  息烽集中营旧址,位于息烽县城东8公里南望山麓有一个天然溶洞——玄天洞。洞顶高15米,宽54米,深130米,洞内总面积3400平方米,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因其所在位置有一天然溶洞名叫“猫洞”,故又习惯称为“猫洞集中营”。军统在岩洞里对革命志士残酷刑讯、秘密杀害。猫洞中刑具齐全,施用毒刑12种之多,杀害的人就地掩埋。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1938年11月军统设立息烽集中营后将我党和进步人士关押直至至1946年7月22日撤销。
 

  在这近8年的时间里息烽集中营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不足100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如张露萍七烈士等。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宋振中(小萝卜头)、黄显声、爱国人士马寅初、陈其尤等都曾囚禁于此。息烽集中营撤销时,仅剩72人转押重庆。
 

  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贵州省、贵阳市将其列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中央将其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充分发挥息烽集中营旧址的教育作用,政府先后于1984、1997和2003年进行了三次修缮和发掘。
 

  息烽集中营旧址将历史赤裸裸的坦露于世人前,它如实记录着耻辱与伤痛亦。是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的体现。也是国民党政权色厉内荏、丧失民心表现。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