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三年游击战

2021-01-22 16:22:16 1797

图片关键词

1938年1月,闽江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图为第二支队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图片关键词

1937年10月初,中共闽赣省委抗日军政委员会代表同国民党江西省当局代表在光泽县大洲村举行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定。图为谈判地点。

图片关键词

1935年5月,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在寿宁县含溪召集各地坚持斗争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重新健全中共闽东特委领导机构。图为含溪村。

图片关键词

中共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阮英平

图片关键词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

福建三年游击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都是无与伦比的。长征对南方包括福建的三年游击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反映。三年游击战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游击战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人民为长征精神的孕育铸就作出了重要贡献。

贯彻中央指示,实现向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转变。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伟大胜利,对坚持福建三年游击战争的党员干部、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于1934年10月开始的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这是中国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在党中央领导下,发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粉碎了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在飞机掩护下的围追堵截,战胜了伤病折磨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等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最终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对于福建三年游击战争来说,首先是贯彻长征前后中央关于游击战争的指示,结合各地实际,实现了向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中央政府、中共中央提出:群众的游击战争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游击战争是牵制、扰乱、疲惫和分散敌人,帮助主力红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工具之一。号召苏区军民“武装起来,发展游击战争。让我们全苏区几百万工农群众都成为牢不可破的武装部队”,规定中央分局的行动方针和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来反对敌人与保卫苏区,而游击战争应该并且必须成为目前战斗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长征途中的1935年2月间,中央在遵义会议后连续指示,“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中区全党面前的任务是坚持游击战争,是动员广大群众用游击战争坚忍地顽强地反对敌人的堡垒主义与‘清剿’政策”,重申要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游击队应紧密联系群众,为群众切身利益斗争”,“彻底改变斗争方式,一般都应由苏区方式转变为游击区的方式”,“极大地给予地方党及游击队以独立领导权并培养他们这种能力,即使长期隔断,也要能独立存在”,“在游击活动中,必须特别反对关门主义,反对机械地使用老苏区的一切办法的倾向,广泛地进行发动群众的工作”。此后,中央分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作出立即实行彻底的战略转变的决定。福建各游击区也是在此前后,从实际出发,实行战略转变。到1935年春夏,福建各游击区域先后完成了这种转变,为游击战争的坚持创造了条件。

其次,是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干部和指战员起着鼓舞作用。对于长征来说,这是已经不可能在苏区范围内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无奈之举,是被迫进行的大搬家式的突围转移。但在当时的宣传中,这只不过是为了粉碎“围剿”而进行的战略行动。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的训令指出:正确的反对敌人的战斗与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必须使红军主力突破敌人的封锁,深入敌人后面去进攻敌人。这样将在离开堡垒的地区中得到许多消灭敌人的战斗机会,创立新的苏区。这样的行动也将吸引进攻中央苏区的敌人在主力红军的周围,而极大地便利于中央苏区内部的红军、地方部队与广大群众去开展胜利的游击战争,来保卫苏区。在长征途中,中央也一直没有承认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而是将长征纳入反“围剿”行动之中,认为长征中创建新苏区是“开始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最后阶段”。战略转移的说法从宣传的角度看是成功的,表明长征并不是一种失败之举,而是“在新的策略之下的有计划的自动的退出”,“采取了新的进攻策略,集中主力打击敌人的一面,向敌人弱点进攻,以创造新的根据地,更适当地与其他红军取得配合与一致的行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道路的胜利”。同时中央要求,适时地在党内干部中进行重大的解释工作。

福建各块游击区的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在红军长征后,在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及广大群众中进行了宣传和解释工作,从而消除了游击战争初期产生的悲观失望的情绪,稳定了队伍和人心,有利于游击战争的开展和坚持。

可以说,长征每个前进的步伐,每次战斗的胜利,都对福建三年游击战争产生了鼓舞作用。尽管当时各游击区都处于被封锁状态,信息不灵,但各游击区都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从白区的报刊中,获得一些有关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消息。就是从这些只言片语的消息,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中,指战员们得知中央红军不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当时游击区宣传材料提到:今年以来红军在各个战线上的胜利与苏维埃新的开展比任何一年都大些,首先是红四方面军与野战军在川陕方面的胜利与会合,击溃和消灭敌人十几师之众,占领川西康昌城及川西北几十县,威胁成都。最近又向陕甘发展,打开红军北上抗日的道路,这与正在一日千里发展中的陕甘苏区会合起来,将造成中国苏维埃在西北几省首先胜利的新形势。各游击区既把它当成宣讲革命形势发展的重要内容,又作为部队开展政治工作的素材。这些工作收到很大成效,使游击区的部队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信念更加坚定,更加团结友爱,从而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他们敢于克服各种困难、粉碎敌人的残酷“清剿”、取得游击战争胜利的勇气。

再次是对游击区人民群众起着重要的鼓舞作用。中央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后,国民党当局大肆宣传其“剿匪”的“胜利”,同时在群众中散布谣言,认为红军长征是穷途末路,企图以此自欺和欺骗广大群众,打击群众对党的信仰和革命信心。但长征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的美梦,也证明其欺骗宣传的破产。

各游击区向广大工农群众揭穿国民党的无耻欺骗宣传,指出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与有利的条件,红军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在全国各省广播了苏维埃种子,到达了抗日目的地——甘、青、宁、晋等省,创造了抗日根据地,在各个战线上获得空前的胜利,消灭敌人几十个师”。同时也告诉群众,红军的胜利就是人民群众的胜利,红军的困难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困难,这样来鼓舞人民群众与红军游击队一道克服困难,进行游击斗争。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