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毛泽东最深的女人——杨开慧

2021-01-20 17:24:58 84

         “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想让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这是杨开慧在被捕后、英勇就义前说的话。

         在狱中,杨开慧还对年幼的毛岸英说:“孩子,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再帮助他了,请他多多保重。”

         杨开慧和毛泽东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杨开慧之死,让毛泽东非常悲痛,也让他一生都思念这位为革命牺牲的妻子。而杨开慧也对毛泽东至死不渝,到死仍然眷恋着深爱的丈夫毛泽东。

         杨开慧被捕后,她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没有动摇杨开慧的革命意志,以及对毛泽东的深爱之情。

最终于1930年11月14日,时年29岁的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

       杨开慧虽然牺牲了,但毛泽东对她的思念却是伴随终生的思念,让毛泽东终身不能忘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她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怀念。她是革命女子的骄傲,也是中华女子的骄傲。

       正如毛泽东说的:“女子为革命丧失其元(头),焉得不骄。”所以毛泽东称杨开慧为“骄杨”。

图片关键词

       杨开慧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29岁,但在这短暂29年的人生中,却得以和毛泽东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也得以作出一生光辉的事迹。因为她不仅为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还为革命奉献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她为当时革命志士树立了为革命奉献生命的榜样,也为后世树立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榜样。

       杨开慧被捕后,坚贞不屈,忠于革命事业,忠于党,她虽然英勇就义牺牲了,但是她的精神却没有死,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们不会忘记她,国家也不会忘记她。因为她是一位永远值得怀念的巾帼英雄。

       杨开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杨昌济,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因世居板仓,所以人称“板仓先生”。他对毛泽东、蔡和森等湖南早期的党史人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杨昌济是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以“欲栽大树柱长天”的教育核心,成功的培养了一批“柱长天”的“大树”。

        1901年,杨开慧出生于湖南。父亲杨昌济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所以杨开慧虽然是女儿身,但还是希望她以后能做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所以就给杨开慧不仅取了名,而且还取了字和号。杨开慧,字云锦,号霞。

       1904年的时候,父亲杨昌济虽然去国外留学,但远在异国的杨昌济还是不忘杨开慧的教育成长,嘱咐妻子向振熙一定要送杨开慧去上学。虽然当时板仓还没有女子上学的先例,但杨开慧还是去了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上学,成为了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女学生。后来又在县立第一女子高校读书。

         杨昌济从1904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去国外留学,以求能学好知识而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所以他先去了日本。1909年,又去了英国进修。三年后又去了德国、瑞士考察。

       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回国,之后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父亲回国了,杨开慧则和母亲去到长沙父亲身边,住在天鹅塘。

        由于杨昌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赢得了很多有为学生的敬重,比如毛泽东、蔡和森等、萧子升等人都对他很敬重。

图片关键词

        毛泽东是于1913年春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里,可谓是人才济济,毛泽东不仅结识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重要的是毛泽东得以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这对毛泽东的一生,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杨昌济很敬重,当然杨昌济对他们也都很格外的看重,他们都是心怀救国救民之理想的。杨昌济当时作为老师,所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就常常去杨昌济家中请教。学生们如此好学,杨昌济自然很乐意学生们来家中。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和杨开慧相识了。

        当时杨昌济对毛泽东、蔡和森非常重视,称赞他们是“海内奇才,前程远大”,后来杨昌济还曾写信给章士钊说“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用二子”,可见杨昌济对毛泽东、蔡和森的评价之高。

       杨昌济对毛泽东格外看重,自然影响到了杨开慧,再则毛泽东本身就 有不同凡响的气质和学问品行,所以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印象很好。

      每当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来家中向父亲请教时,杨开慧都会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他们讨论做人治学之道,以及研究朝代兴衰和救国救民的真理。

       时间久了,毛泽东来的次数多了,就和杨开慧熟悉起来。

       杨昌济不仅给杨开慧取名,而且还取了字和号,这说明杨昌济是很看重自己的女儿。所以有时也会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面前夸奖女儿杨开慧的学问。再加上杨开慧常常听他们讨论,所以后来杨开慧也加入了讨论之中。

       在杨昌济的这批学生中,毛泽东年龄不仅较大,而且他的思想和见解也是最为激烈的,所以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图片关键词

        杨开慧出身书香门第,她不仅温文尔雅、秀外慧中,而且性格坚强、有理想、有抱负。而毛泽东性格刚毅,同样是有伟大理想和抱负的。他们两人相见相处的时间多久,相互之间就情不自禁的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的爱情来的是那么自然,也是那么的真诚。

        杨昌济的眼光是何其厉害,岂能没发现女儿和毛泽东的情感变化。但杨昌济并没有责怪女儿杨开慧,也没有责怪学生毛泽东。因为杨昌济不仅疼爱女儿,而且也喜欢有伟大抱负理想的毛泽东。

        当然,此时毛泽东还不具备娶妻的条件,所以当时并未提嫁娶之事。杨昌济心里也明白,既然毛泽东不提嫁娶之事,杨昌济也不提,因此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的和睦。

       不过此时虽然不曾提到嫁娶,但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的感情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厚。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到1918年6月的时候,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就随家人一起去了北京。

       当时新文化正是开始发展,而北京则是新文化的重地,新书刊、新书籍相应而生,杨开慧接触到这些新知识、新思想。使得自己眼界大开。

        当时国家贫弱,而欧洲各国国力则强大,有志青年立志要救国救民,所以就去国外勤学俭工,希望学得国外的知识,回国后可以为国效力,实现富国强兵之志。

       1918年8月,毛泽东为了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去法国勤工俭学,所以就去了北京。

        毛泽东到北京后,由于经济原因,所以就暂住在老师杨昌济的家中。之后毛泽东在杨昌济的推荐下,去了李大钊主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图书馆助理员。

图片关键词

       杨开慧1901年出生,到1918年的时候,杨开慧已经出落成了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此时正值美好的豆蔻年华,再加上和毛泽东相处的时间增加,从而相互之间得到了更好的了解。所以,他们很快就正式的相爱了。

      杨昌济和向振熙夫妇也是赞同女儿杨开慧和毛泽东交往的。不过,父母还是有些许顾虑,但杨开慧对母亲向振熙说:“我是为母而生 之外,也是为他而生的”。父母见杨开慧对毛泽东一往情深,再则毛泽东也是一位难得的有为青年,所以就答应了杨开慧和毛泽东的交往。

        就这样,毛泽东和杨开慧就真正的成为了情侣。在北京的时光里,他们一起漫步,一起游玩,一起探讨问题,一起点评时事,使得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1919年3月初的时候,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病重,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就急忙回到老家看望母亲。

       此时毛泽东和杨开慧正值甜蜜的热恋之中。毛泽东的离去,杨开慧心中多少是有些惆怅的,不过毛泽东是孝子,母亲病重,又岂能不回。

       毛泽东离开北京的时候,杨开慧亲自去送别,并嘱咐毛泽东记得写信。

图片关键词

        毛泽东回到老家后,一边在母亲身边尽心照顾,一边从事革命工作,担任《湘江评论》的主编,当然还不忘给杨开慧写信。

      在毛泽东给杨开慧写信的时候,信中称呼杨开慧是一个字“霞”,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体现了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的浓厚而甜蜜的感情。

       1919年12月28日,毛泽东带领湖南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来到北京。此时杨昌济却得了重病,住进了北京的德国医院。女儿杨开慧每天守在病床前照顾父亲。

       杨昌济病重期间,还不忘关注当时的时事,所以杨开慧就在病床前为父亲读书读报,其中每期的《新青年》则是必读的书刊。而杨开慧在给父亲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也得以让自己了解到了很多的新思想、新道德。

        杨昌济是毛泽东敬重的老师,老师病重,所以毛泽东到北京后,就急忙去医院看望老师。虽然杨昌济此时看着憔悴了不少,但看到毛泽东,他不仅露出了笑容,而且精神也好了不少。

        而毛泽东和杨开慧这对热恋的情侣,在分别大半年后,如今又在北京重逢了,两人心中的喜悦、激动之情,自然难以言表。而两人的婚事在杨家内部定下来,还是因为一次“补衣服”之事。有一次,毛泽东洗了一件白色的衣服,然后就放在竹竿上晒。而杨开慧发现这件衣服破了,于是就把衣服拿下来补补。杨开慧为毛泽东补衣服的这一幕,被母亲向振熙看到了,向振熙就高兴的对杨昌济说:“开慧帮润之补衣服了,她还从来没补过衣服呢!”之前杨开慧和毛泽东相爱,并且家人也知道,但两人的婚事却没有在杨家内定下来,而经过这件事后,他们的婚事就在杨家内部定了下来。

图片关键词

时间到了1920年1月17日,这一天,杨昌济因病去世。杨昌济去世后,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和杨开慧、杨开智一起守灵。同年2月,杨开慧和母亲、哥哥回到湖南老家。之后在杨昌济生前好友的帮助下,杨开慧进入了福湘女中上学。杨开慧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她接触了不少的先进书籍书刊,使得自己汲取了很多的新思想、新道德。所以在福湘女中上学的时候,就积极的宣传新思想,并组织学生运动。而福湘女中的校长是个保守派,杨开慧的革命行为,就被看作是过激的行为,结果没过多久,杨开慧就被开除了。

        1920年7月的时候,毛泽东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在和李大钊等人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就委托毛泽东去长沙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的组织。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就找到杨开慧,高兴的说:“我昨天刚回来,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先生,在那里我学了不少东西。现在形势发展很快,省学联需要你去帮助工作,你觉得怎样?”(省学联,就是省学生联合会,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长沙学生组织了这个省学联)

图片关键词

       其实早在1918年冬的时候,杨开慧就开始接触、了解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所以此时杨开慧听了毛泽东说的后,就非常高兴的回答道:“我愿意去。”杨开慧和毛泽东,有着一样的理想,一样的志向,他们不仅相亲相爱,而且共同战斗。杨开慧被福湘女中开除后,就和毛泽东商量着要去男子学校读书,毛泽东自然是支持的。于是杨开慧就和福湘、周南两个女校的五名女学生,去了岳云男子中学读书。她们来这所学校读书,也成为了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在这当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的,而杨开慧做到了,也可反映出她过人的胆气和魄力。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湖南的第一批团员。也是在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了。她们的爱情是浪费的,而婚礼则是简单的。她们结婚不作俗人之举,不办嫁妆,不坐花轿,不办酒席,也不布置新房。过了一段时间后,她们请了几个朋友到家吃饭,这顿饭花了6块大洋,吃到最后,她们才向朋友们宣布“我们结婚了”。两人结婚后,生活是甜蜜而幸福的。不过虽然儿女之情值得留恋,但他们都是有着伟大抱负之人,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以他们并没有沉醉于夫妻的甜蜜生活之中,而且很快的又投入了革命事业之中。

        1921年夏,毛泽东告别爱妻杨开慧,与何叔衡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过后,毛泽东回到长沙,积极的建立党组织。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龄而言,杨开慧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女共产党员,仅次于何孟雄的妻子缪伯英。同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毛泽东担任书记职务。当时毛泽东工作繁重身兼多职,除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的职务外。他还是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区执行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身兼多职,职务多,工作自然多,工作的繁多,让毛泽东夜以继日的工作,时间久了,毛泽东就开始渐渐的消瘦了。杨开慧看到心爱的丈夫如此劳累,这让她很心疼。为了减轻毛泽东身上的负担,杨开慧不仅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而且还担任区委机要和交通联络的工作。

图片关键词

         比如,在生活上,毛泽东常常要工作到深夜,杨开慧就做好饭菜,半夜起床陪着毛泽东吃饭。冬天冷的时候,半夜里会起来加炭加水,或者给毛泽东添件棉衣。在工作上,杨开慧每天在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秘密联络点,传送组织的文件和指示,以及收集各种情报。在毛泽东开会的时候,杨开慧则负责放哨、巡查,得以让他们安全的开会。所以,杨开慧是毛泽东生活上的好妻子,是毛泽东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这时的杨开慧不仅要做家务,而且还要处理事务。不过工作虽然累,但她很开心,因为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能为心爱的人做一些事,能和心爱的人并肩作战,她觉得很幸福。同时从事革命工作,她也觉得有价值、有意义。

        1922年10月24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毛岸英出生。之后杨开慧就一边带孩子,一边协助毛泽东工作。毛泽东在湖南的工作越做越好,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当然对湖南的军阀也构成了威胁和打击。所以毛泽东就成了湖南军阀所要抓捕之人。当时湖南的军阀是赵恒惕,赵恒惕在1923年4月的时候,下令悬赏捉拿毛泽东。毛泽东为了躲避捉拿,就告别妻子去了上海。而杨开慧也为了躲避危险,只得带着毛岸英换地方居住。

         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出生。在毛岸青未出生的时候,杨开慧多次写信给毛泽东:希望能去上海,和毛泽东在一起,这样也可以照顾一下怀有身孕的自己。但毛泽东当时并没有理解到妻子杨开慧的困难,毛泽东给杨开慧写信说:上海的开销大,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们母子。同时还劝杨开慧要自强,不要太过依赖自己。

图片关键词

         杨开慧收到信后很生气,自己不仅要照顾年幼的毛岸英,而且自己还有身孕。生活上的家务和工作上的事务很沉重。杨开慧此时需要毛泽东的鼓励和关爱。但毛泽东却不理解自己。杨开慧一气之下,就好久没有给毛泽东写信。毛岸青出生后不久,毛泽东从上海要去广州开会,于是就回长沙去看望杨开慧。当杨开慧看到毛泽东时,想到长时间的委屈就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毛泽东听了杨开慧的倾诉,让毛泽东心中很自责。因为自己常年为了革命不在家,就没有顾及到妻子和孩子。繁重的负担都压在了杨开慧一人身上,而自己不仅没有安慰、关怀妻子,反而还跟妻子说不要依赖自己。因此毛泽东心中对妻子杨开慧充满了自责和愧疚。但革命没有成功,毛泽东还是不能长时间留在家中陪妻子和孩子。第二天,天还没亮,毛泽东就再次离开了家,向广州赶去。当然,杨开慧虽然之前确实生气,但她是深明大义之人,理解丈夫毛泽东忙于革命事业,自然不能顾及家人。这是革命者的使命,所以杨开慧很快就不再生毛泽东的气了。毕竟革命是她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当初选择了嫁给毛泽东,就已经选择了聚少离多的生活。而就算聚少离多,也没有影响他们两个相爱的心,反而因为聚少离多,让两人之间更加的思念。

       1924年6月,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前往上海和毛泽东团聚。得以暂时结束了身居两地、相互思念的生活。

        1925年2月,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开办农民夜校。同年6月,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较早也较坚强的支部“中共韶山支部”。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到了1927年时,却发生了变化。

         1927年4月4日,杨开慧生下毛岸龙。然而就在毛岸龙出生后的第八天,也就是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这样失败了。

图片关键词

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自然是国民党反动派首要抓捕之人。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到湖南板仓去看望隐蔽于此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底,毛泽东需要去指挥秋收起义,所以再一次和妻子杨开慧分别,在分别的时候毛泽东嘱咐妻子要照顾好孩子,并鼓励妻子要多参加农民运动。然而让毛泽东和杨开慧没有想到的是,就是此次一别,竟然成了永别。

       毛泽东离开后不久,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但没过几天,起义军却遭到了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反扑,为了保留革命力量,毛泽东就带领起义军上了井冈山。杨开慧自1927年8月底和毛泽东分别后,到1930年10月,杨开慧在家乡白色恐怖下,开展了三年可歌可泣的地下革命斗争。而井冈山上的朱毛红军实力不断壮大,让国民党反动派深为忌惮,反动派奈何不得毛泽东,就悬赏1000元去抓杨开慧。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带着孩子回板仓看望母亲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当时被捕的有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孙嫂。杨开慧被后,敌人就对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并向她逼问毛泽东的下落。但杨开慧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的说“你们要杀就杀,想要从我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简直妄想。”敌人又对杨开慧说:只要登报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得到自由,不然会死的很惨。但杨开慧坚决的说:“让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死,只能吓胆小鬼,而吓不住共产党人。”杨开慧此时已经报以必死之心,在狱中,她对毛岸英说:“孩子,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再帮他,请他多多保重。”由于杨开慧坚贞不屈、不愿屈降,国民党反动派就动了杀心。

        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杨开慧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写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图片关键词

        杨开慧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她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真不愧为“骄杨”之称。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