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首府——周老嘴
巍巍武陵山,雄伟的山!一个如湘西石笋般顶天立地的湖南汉子,凭着两把菜刀杀出血路,怀着满腔热血播洒火种,最后耸立成张家界天子山第一万座高峰。
◆湖南张家界天子山贺龙铜像

滔滔洪湖水,英雄的水!一群群衣衫褴褛的水乡儿女集结在镰刀斧头旗帜下,在河湖港汊间神出鬼没,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历史宏剧。

◆游击队员活动在百里洪湖上
山水碰撞,惊雷滚滚。1930年夏,由于红军战争的节节胜利,以及湘鄂边和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湘鄂西地区革命斗争的迅速发展。经过三次东征,贺龙率红四军终与红六军于1930年7月4日在公安县城南平胜利会师。
◆公安会师(油画)

◆公安会师旧址——南平文庙(今公安县南平镇)

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后,进至江北。7月7日,两军前委在江陵普济观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改为红二军,与红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红二军团总指挥,下辖红二军和红六军。并组成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红二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会。全军团共1万多人,枪5千余支。

◆位于江陵县普济镇普济中学内的红二军团成立纪念碑,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

红二军团成立后,在荆江两岸、襄河南北展开军事行动,拔除了苏区内大部分“白点”,消灭了反动会匪组织“白极会”,红色劲旅摧枯拉朽,部队在斗争中也发展壮大到两万多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监利、沔阳、江陵与潜江等地联成一片,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为新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遗址(今洪湖市府场镇第一小学)
◆消灭“白极会”

1930年9月中旬,邓中夏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从上海经监利白螺矶来到洪湖苏区。9月20日,在周老嘴主持召开红二军团前委军事会议,传达并接受中央关于红二军团渡江南下,配合红一、红三军团进攻长沙的指示。为在渡江前使洪湖根据地得到巩固,会议决定先攻下监利再渡江。
◆邓中夏曾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后改为红三军)政委、前委书记

监利县城紧扼长江,是阻塞洪湖革命根据地南北通路的最大白色据点,红军曾两次攻城未果。1930年9月22日拂晓,红二军团在十万农军配合下,兵分三路向县城发起攻击,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2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迫击炮5门。次日,红军继续肃清各处残敌,监利全境解放。这是红二军团成立以来取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使洪湖、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大江南北风展红旗如画。
红二军团攻克监利县城后,1930年9月24日,中共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县城北正街方松泰商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中共鄂西特委扩大为湘鄂西特委,将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扩大为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并产生了新的特委和前委领导班子。贺龙任红二军团总指挥,邓中夏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和前委书记,成立新的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周逸群任书记。

◆中共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联席会议旧址、中共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今监利县容城镇民主路)
联席会议召开不久,考虑到邓中夏需随军行动,不能主持中共湘鄂西特委工作,决定调周逸群回地方工作,代理特委书记。因邝继勋调中央另行分配工作,红六军军长由段德昌升任,红十七师师长由许光达继任,政委李剑如。同时,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意见,任命柳直荀为红六军政委。

◆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今监利县容城镇民主路)
1930年10月16日至21日,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监利县城茶庵庙召开,24个县8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正式成立了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周逸群当选为主席,崔琪当选为副主席。大会发布了宣言,制定了《湘鄂西苏维埃法令》等文件。这次大会,对于统一湘鄂西苏维埃区域的路线和策略、加紧土地革命和促进根据地联成一片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红二军团的组建、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以监利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此时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以“上抵沙市近郊,下抵仙桃、汉川,北至天门,南至安乡,纵横千余里,造成整个赤色疆域”的洪湖根据地为主体,再加上湘鄂边、巴兴归根据地和松枝宜、荆当远、京钟等大片游击区,一起构成统一的战略整体。
红二军团攻下监利县城后,移师渡江开始南征,扩大了江南苏区。但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红二军团遭受严重挫折,不得不向湘鄂边转移。国民党反动派趁机向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围剿”,苏区军民在奋力抗击水灾的同时,运用游击战术,挫败了敌人一块一块摧毁根据地的企图。

◆红二军团南征誓师大会遗址(今石首市东升镇蒋家冲村)
红二军团在杨林市失利后,便开始了艰苦的转战,寻找新的落脚点。部队来回游击于鹤峰、桑植、五峰、长阳等县之间。1931年2月底,红二军团前委决定在长阳枝柘坪休整一个月。3月下旬,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和湘鄂西分局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七、第八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

◆红三军军部旧址(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村)
1931年9月中旬,贺龙率红三军主力离开南下,留红二十五师在柳直荀领导下在鄂西北坚持斗争。乘红三军回师洪湖根据地比较巩固的机会,12月11日至13日,湘鄂西第三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监利周老嘴召开,以崔琪为主席的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

◆湘鄂西苏维埃第三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遗址——心慈庵(今监利县周老嘴镇柳直荀烈士纪念园内)
至此,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已包括洪湖、湘鄂边、巴兴归、鄂北、鄂西北、荆当远等数块苏维埃区域和一些游击区,共70余县。各县建立了党、政、军、群组织,达到极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基本地区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13块革命根据地中,唯有一块其核心在水网湖区的革命根据地,就是以洪湖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崔琪广场(今监利县朱河镇镇政府大院)

1932年1月22日至30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监利周老嘴召开湘鄂西省第四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杨光华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省委,辖苏区内的特委和县委。
至此,周老嘴已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和湘鄂西苏维埃政府和红三军所在地,成为湘鄂西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红色首府,成为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尽管受到“左”倾路线干扰,但由于红军军事上的连续胜利,湘鄂西苏区仍有较大发展,苏区和红军进入全盛时期。红二军团主力红军发展到3万多人,地方赤色武装(包括赤卫队)达20余万。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首府——周老嘴

湘鄂西省党的“四大”后,夏曦全面贯彻“左”倾路线,最终使全盛的苏区形势急转直下,成为湘鄂西革命历史的拐点。“肃反”严重损害和削弱了革命力量,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不到一年时间,洪湖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红三军不得不于1932年10月忍痛退出洪湖苏区,转战湘鄂川黔边,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这支从洪湖水网湖区走出来的人民子弟兵,又踏上了新的战斗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