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著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2021-02-10 20:07:41 2501

于学忠(1890—1964年),字孝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生于辽宁旅顺,原籍山东蓬莱。


于学忠13岁随父到军营中。1904年,肄业于毅军随营学堂。1908年,入通州武卫左军随营学堂步科习炮兵。191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在毅军中历任哨长(排长)、哨官(连长)。

1917年,于学忠调任直系陆军第18混成旅炮兵营长,驻襄阳。1923年9月,他被授予陆军少将衔,不久接任第18混成旅旅长。1927年6月,于学忠下野返回蓬莱故里。
图片关键词

戎马奉系结交张学良

1927年,于学忠投奔奉系军队,任镇威军第4方面军团第20军军长,后晋升陆军中将。

于学忠与张学良一见如故,张学良告之奉军管理制度有两种,一按部队人数实发军费;二为包干制,由主官包领军费转发。于学忠要求与奉军一样实发,不采取如张宗昌、褚玉璞等部的包干办法。部队内部事务和军官任免,张学良完全听凭于学忠的安排,不加干涉。于学忠也十分敬佩张学良。他认为“张学良将军是典型的新军人,具有雄才大略,他的高招是学不来的”。

1928年东北易帜后,于学忠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员、临绥驻军司令。1930年9月,率领第一军随张学良从沈阳出发,入关进驻北平,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

力主抗战 反对不抵抗主义

于学忠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图谋侵占全中国的行径无比愤恨。他说:“在甲午战争中,我父亲曾与日军浴血奋战,我于学忠绝不能辱没先人。抗倭英雄戚继光是我的前辈同乡,我一生最钦佩他的民族气节,为抗击倭寇,将一切置之度外。我从小立志向他学习。身为武将,第一条就是保国。”
图片关键词

1933年初,长城抗战时,于学忠任华北第一军团总指挥兼51军军长。热河失陷,蒋介石逼张学良下野,于学忠对蒋介石的卑劣作法极为不满,力主在保定会议上扣蒋说理,实行兵谏,被张学良婉言相拒。张学良被迫下野出国,临行前,将除万福麟等人统率的军队外,均交给于学忠指挥。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军事行动,在天津以日租界为据点用各种手段扰乱中国军队后方,曾利用失意政客收买汉奸、流氓,成立“便衣队”,经常由日租界出动扰乱天津市治安。当“便衣队”被中方保安队击溃后,日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和日本驻屯军武官柴山兼四郎亲自出面会见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妄想游说于学忠与汉奸齐燮元等搞“华北独立”,均被于学忠严词拒绝。

于学忠对日态度强硬,引起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极大仇恨,他们对于学忠进行了多次暗杀,如买通厨师在饭菜里下毒药,买通副官欲在卧室内枪杀于学忠,派刺客在于外出途中行刺等。这些阴谋活动,均被于学忠预先侦知和防范,未能得逞。

支持西安事变不动摇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于学忠由兰州抵西安参加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议,在会上表示支持“兵谏”。为了支持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于学忠于同日发动了“兰州事变”。1936年12月12日事变当天,他发电报指示甘肃省政府秘书长周从政、51军参谋长刘忠干,与西安采取一致行动。当晚7时,驻兰州的于学忠部扣押了军统特务头子、兰州警察局局长史铭,发动了“兰州事变”,以实际行动响应和支持了西安事变。

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于学忠与参加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副主席、叶剑英、刘伯承等密切接触,并建立起友谊。于学忠建议张学良将军:“要尊重共产党的意见,对周恩来先生的话,我们要多听一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将东北军交给于学忠指挥。

与中共合作共同抗日 

1938年11月,于学忠任鲁苏战区总司令。刚到鲁南,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派统战部长郭子化、组织部长李竹如、保卫部长张雨帆与于学忠接洽,将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送给于学忠。于学忠让他的秘书室主任郭维城(共产党员)看后讲给他听。于学忠听了以后,感慨地说:“这不知是多少人的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先生高明,在《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抗战定能胜利。”
图片关键词

于学忠在驻军上高湖(现属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时,曾亲往王庄拜访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二人在抗日问题上的认识高度一致。不久,张经武回访了于学忠,两人长谈一个多小时。出来后,张经武对郭维城说:“老头(指于学忠)表现很好,他态度很诚恳。我到延安开会,他让我带话向毛主席、周副主席等致意,给刘伯承将军问好。”

于学忠在鲁南积极联共抗日,深受广大民众的拥护。在于学忠直接领导的51军中,中共秘密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军、师建立了工委,团里有总支,大部分连有支部,成为团结东北军的骨干力量。在抗日战场上,东北军中的共产党员常常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于学忠非常高兴。他说:“我这个部队有很大提高,比过去好多了。”

拒绝赴台 参加建设新中国 

1944年3月,于学忠被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不再掌管军队 。解放战争期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于学忠虽然在旧军队任高级将领多年,但他厌恶旧军官的坏习气。他不贪污受贿,不克扣军饷,深受部队官兵的尊敬。

1949年,全国解放在即,蒋介石曾指派一架专机飞抵重庆,欲胁迫于学忠及其全家赴台。于学忠隐匿重庆乡间,拒绝赴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学忠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12月,出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

1964年9月22日,于学忠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于学忠的故居,旧称于学忠公馆,又称于学忠官邸,或于孝侯宅第,始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47平方米,建筑面积552平方米,为三层建筑,其中地上二层,地下一层。该建筑坐落在今沈阳市和平区北五经街17号,2004年,被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