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国歌的原始素材地
2021-02-10 20:02:54
2132
众所周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一个国家的象征。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用法律保障国歌的威严。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它的创作背景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它以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内容和慷慨激昂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不甘心沦亡的怒吼,表达了中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决心。辽宁是《义勇军进行曲》最重要的原始素材地,辽宁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沦陷。然而在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爱国将领黄显声(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深受共产党武装抗日号召的鼓舞,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以省政府的名义,制定了民众武装的《编委方案》,发动民间爱国人士,组建抗日武装,将新编部队改称“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自此,东北抗日义勇军各路建制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在北宁路沿线的义县、北镇、黑山、新民等地辽西地区的义勇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起来,抗日烽火在辽西大地熊熊燃烧。
1934年,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会长、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祖籍浙江绍兴,1874年生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1893年举家迁居锦州)出资赞助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电影《风云儿女》。“左翼剧联”党团书记田汉在创作了剧本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歌词后,于1935年2月19日被捕。他的挚友青年作曲家聂耳在田汉被捕后,明知自己处境很危险,仍主动请缨并东渡日本完成了谱曲工作。
早在1933年2月,田汉、聂耳等爱国知识分子就随同朱庆澜率领的慰问团,带着枪支弹药和慰问品到热河保卫战前线慰问义勇军将士。他们在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前线,亲眼目睹辽西义勇军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抗敌的场面。田汉被义勇军军歌中的一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深深打动;聂耳聆听义勇军操练时用《满江红》曲调所唱誓词歌,久久不能平静。这些直观体验,成为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最直接、最真切的基础素材。

在锦州,高鹏振部义勇军中流传着《义勇军誓词歌》:“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爹娘当炮灰,留着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一二三四!”。在清原、新宾等地,孙铭武部义勇军传唱着《血盟救国军军歌》:“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这些歌曲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