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民在抗美援朝中的勇气和担当

2021-02-08 21:36:59 2178

辽宁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仅一江之隔,当年不仅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抗美援朝的总后方基地,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过江,志愿军后勤运输车队从这里驶向战场,全国各地组成的担架队、医疗队、慰问团等从这里奔赴前线,志愿军后勤兵站在这里建立,志愿军英雄儿女从这里凯旋。270多万辽宁儿女参加志愿军和战勤支前队,他们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斗争意志,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展现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勇气和担当。


全民动员 参军参战

辽宁人民在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以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踊跃参军参战。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除此之外,辽宁广大青年学生、工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踊跃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超额完成了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招生任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2.2万辽宁人民参军参战,占志愿军总数290万人的十分之一以上。有13774名辽宁籍指战员牺牲,占志愿军牺牲人数的7%左右,仅宽甸县就牺牲451人,是辽宁抗美援朝烈士最多的县。有26名辽宁籍指战员荣立全国一级、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占志愿军荣立战斗英雄称号人数的8%左右。用轻武器打下美军飞机的志愿军第一人,新宾人赵宝印;汉江守备战的特等功臣,清原县人赵连山;创下志愿军空军个人击伤敌机最高纪录,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抚顺人赵宝桐;击毁美军第一辆坦克的战斗英雄,西丰人秦永发……他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以百折不回、血战到底的必胜信念一往无前,他们是国家荣光,他们是民族脊梁,他们是辽宁的骄傲。
图片关键词

增产节约 支援前线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辽宁人民积极响应,迅速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到1951年末,沈阳市增产节约粮食360万吨,1952年,全市在完成增产360万吨粮食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增产350万吨粮食的计划。旅大市的工人们提出了“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武器”“多车一个螺丝钉就等于多绞死一个美国鬼子”的口号。本溪市原煤公司1951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119.4%,完成增产节约计划105.18%;1952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115.3%,完成增产节约计划171%。沈阳市第五机器厂的“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发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国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马恒昌小组更是提前两个半月全面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创造了69项新记录,提出23项合理化建议,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9.61%。他们的英雄业绩不仅为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深知和感动,而且受到了金日成同志的褒奖。辽宁人民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圆满地完成了爱国增产计划,为恢复国家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风雪战勤 火线补给

辽宁是抗美援朝战场的大后方,同时又是全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线。战勤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为适应战勤工作需要,辽宁各级政府增设了战勤机构,为了前线,为了胜利,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一时间,家家户户支起大锅,生起灶火,不管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为前线炒制维持志愿军战士生命的口粮——炒面。仅1951年6月,辽宁人民就加工炒面33.13万公斤。广大战勤人员还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医疗队,担负各种战勤任务。担架队和医疗队的队员们和志愿军战士一样,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天气中饮冰卧雪,抢救伤员;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将物资源源不断送到了前线。据统计,在牺牲的铁道兵指战员和援朝铁路职工中,辽宁籍英烈就有250位,占抗美援朝铁路职工和铁道兵团英烈总数的14%以上。
图片关键词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辽宁地区246.2万人次参加战勤工作,占当时全省人口总数的11.7%,占17岁至50岁男劳力的52.15%,这些不穿军装的志愿军有力地保证了作战前线对物资和人力的需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国捐献 战地送暖

为了使志愿军将士能够以更小的牺牲,消灭更多的敌人,早日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迅速以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供给前线。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辽宁人民积极响应,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等纷纷签订爱国公约,掀起捐献热潮,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活动。据沈阳市1951年12月份的统计,全市人民85%以上订立了爱国公约;鞍山市16万余人订立了爱国公约;抚顺市60%以上的人口订立了爱国公约;辽东省有560万人订立了爱国公约。在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辽宁各市人民都提前超额完成了原定的捐献计划,到1952年,辽宁捐款总额能买235架飞机。为表达对志愿军的支持和拥戴,解除志愿军指战员的后顾之忧,辽宁人民提出了“先军属后自己”的口号,尽一切力量帮助烈军属解决生活上和生产上的困难。辽宁各级政府对农村的烈军属,实行代耕制度,贫困烈军属子女入学全部免费、升学享受优先录取。对特别困难的烈军属,当地人民政府拨出优抚专款予以救济,并发动群众捐助实物、现金。人们还自发开展了给战斗前线和各市抗美援朝分会寄送慰问信、慰问金和慰问品活动,仅沈阳市抗美援朝分会就收到慰问袋20.64万个、书刊12.45万本、慰问信15万余封,慰问金达100亿元(旧币)以上。
图片关键词

70年过去了,辽宁人民这份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已深深融入到辽宁人的骨髓,鼓舞着辽宁人民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