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冈山红色记忆之一首歌和一面镜子
一首歌唱出的鱼水情深在井冈山、兴国和瑞金,至今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红歌。带有浓厚客家文化特征的民歌曲调优美,以鲜明的形象、新致的比兴、生动的语言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其中,《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流传在兴国的杰出作品。这首歌开头唱到:“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歌词直白,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等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中央苏区是共和国的摇篮,
2021-01-20 周霞 2060
-
南泥湾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南泥湾精神的睡生地。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45公里处,方圆百里,沟壑纵簧,山峦重叠,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三条大川组成一个丫”字地形,西为南蟠龙川,南为九龙泉川,东为南阳府川,三川交汇处叫阳湾。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
2021-01-20 杨丽 2092
-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1月初,白求恩由西班牙反法西斯前线率领援华医疗队转赴中国,历经三个月的艰险跋涉,终于来到了延安。 刚到延安不久的一天傍晚,八路军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兴冲冲地赶到白求恩的住所,兴奋地告诉他:“白求恩同志,毛主席今晚要见你!” 白求恩急忙跑向里屋,穿上新发的八路军灰布军装,把帽子正了又正。然后,他打开皮箱,从箱子的最底
2021-01-20 杨丽 2030
-
刘志丹烈士陵园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后改为志丹),志丹县(旧称保安县)金鼎镇芦子沟村人。1903年10月4日出生,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正式党员。1926年初刘志丹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同年秋毕业,参加北伐。1928年,参加领导了渭华起义,任军委主席。随后历任陕北特委军委主席、陕甘游击队副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十
2021-01-20 杨丽 2046
-
“智多星”李成荣
1931年初夏的一天,共青团绥德县委宣传委员李成荣接到上级指示,要他带十多个年轻人,把一批枪支弹药从黄河对岸的山西省碛口镇接过来,然后再通过吴堡,运到绥德县田庄,交给地下党的联络人员。 怎样才能顺利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呢?李成荣苦苦地想了好几天,最后,一个绝妙的主意跳上心头······于是,他带领伙伴们,三三两两秘密前往山西碛口。 李成荣在碛口镇买了一口好棺材,雇了两头高脚骡子,又备好了所需“特殊
2021-01-20 杨丽 2039
-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旧址,它位于宝塔区凤凰山的脚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它也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进驻延安,当晚下榻在延安抗日救国会住地罗廷桢院。19日,中共中央事务机关安排毛泽东离开罗家院,住进凤凰山下李建堂的石窑里。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会见了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大公报》记
2021-01-20 杨丽 2043
-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西藏精神
在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春日里,西藏迎来了民主改革62周年的庆典。庄严的国歌响起,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唱着国歌,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内心激昂澎湃,各界代表发自肺腑的演讲,让与会群众感同身受,热情高涨的群众纷纷摇动着手中的小国旗,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如今,西藏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些都得益于62年前伟大的民主改革,得益于为西藏和平解放奉献青
2021-01-19 2041
-
巾帼楷模——李敏
龙江悲恸,三江呜咽。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东北抗联巾帼楷模李敏同志与世长辞。“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这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歌曲,就是她真实的写照! 金戈铁马抗日战场上的钢铁战士。李敏同志,曾用名李明顺,乳名李小凤,朝鲜族,1924年11月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
2021-01-19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