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故居

2021-02-05 22:53:45 王子柠 2208

高君宇故居


时代:清末


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娄烦县峰岭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窑为主,皆为青砖灰瓦,清末同治年间开始修建,被当地人称为“高家大院”。整个大院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园共6座院落,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上院窑洞从西往东分别为高君宇大哥高俊德居室、高君宇父母居室、高君宇读书室、高君宇三弟高全德居室。窑内陈列有高家当年的家具、灶具、用品等文物。下院窑内陈列有彭真、薄一波、许德衍等同志的题词和高君宇生平事迹照片和文物。下院的中央塑有高君宇铜像。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 1916年,高君宇由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五四运动时,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的高君宇,是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主要骨干。5月4日那天,他同爱国学生冲入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曹宅。当运动遭到反动军阀镇压时,他置生命危险于不顾,毅然担任了北京大学驻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领导爱国学生继续斗争。为了进一步唤醒民众,高君宇于1919年10月加入了邓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很快成为该团的主要骨干和领导成员。他和邓中夏等人一起,先在城市组织讲演,后又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工厂讲演。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和邓中夏等北大19名学生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一年多以后,该会在北大成为公开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他还和其他会员一起自筹资金,筹办了一个附属该会的图书馆--"亢慕尼斋"。高君宇担任其中的英文翻译组组长。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高君宇十分注意工人运动。他经常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调查、讲演,启发工人的觉悟。他和邓中夏以长辛店为据点开展活动,在京汉铁路沿线创办工人子弟学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和职工联合会组织,领导北方早期的工人运动。

同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高君宇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和中共一大之前全国58名党员之一。他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委托加紧筹建青年团组织,经一个月的努力,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任书记。不久,高君宇又被派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经过他的耐心细致工作,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5月1日成立。为了使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高君宇指导王振翼、贺昌等改组了山西《平民》周刊编辑部,改组后的《平民》周刊在宣传马列主义,引导青年进行革命斗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