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图关杨闇公烈士铜像:铸先烈之躯,颂革命精神

2021-02-04 20:37:03 1544

渝中是一座英雄之城,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多少革命烈士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革命,换来如今的美好生活。这一期的主人公正是先烈中的一位,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重庆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杨闇公

图片关键词

杨闇公,1898年3月出生于重庆潼南。在短暂的29年生命中,杨闇公以重庆人不畏强权、敢于抗争、豪迈果敢的性格,写就了一个革命人炽烈而辉煌的一生。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民族危难深重,杨闇公由于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自幼便立志救国。1913年杨闇公进入南京军官教导团学习。四年后,他东渡日本留学,开始接触和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刊。1920年秋,杨闇公回到祖国,在重庆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活动,并与吴玉章等共产主义先驱结识,创立了中国青年共青团,出版机关刊物《赤心评论》,以革命之言论,启迪蒙昧之民心。1925年3月,杨闇公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吴玉章、童庸生等多次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掀起了大革命高潮。

顺泸起义 意义深远

1926年2月底,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即中共四川省委)成立,杨闇公出任书记一职。在此期间,他领导重庆地方党组织,大力发展工农运动,开始把注意力集中于军事斗争。

同年10月,杨闇公与刘伯承等组成了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决定举行顺庆、泸州起义。12月初,顺泸起义的枪声正式打响,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起义军占领了顺庆和泸州,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震惊了四川军阀。

图片关键词

当时,顺泸起义是除北伐主战场外,国内支援、配合北伐战争最重大的军事行动,是中共重庆地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独立领导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参与领导起义并取得宝贵经验的吴玉章、刘伯承、朱德、陈毅等一批杨闇公战友,在起义中积累了党领导军事工作的宝贵经验,后来均成为“南昌起义”的中坚力量。

可以说,顺泸起义是杨闇公、刘伯承、吴玉章、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立下的丰功伟绩。

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当地民众举行庆祝集会,却遭到英美国军舰开炮轰击,打死打伤2000余人。3月31日,在杨闇公等的主持下,重庆市群众在打枪坝以“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的名义,举行“重庆各界反对英美枪击南京市民大会”。却遭到四川军阀刘湘派军警对集会群众挥刀开枪,进行了血腥镇压,打死137人,伤千余人,酿成惨绝人寰的重庆“三·三一”惨案。

图片关键词

惨案发生之后,杨闇公遭到敌人的追捕。4月4日,他在动身去武汉向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随后被囚禁在佛图关蓝文彬七师的司令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杨闇公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对着军阀伪军,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军阀震惧,割其舌,断其手,剜其目,最后杨闇公身中三弹,于1927年4月6日在佛图关英勇就义,时年29岁。

精神永存 后人缅怀

以杨闇公为首的中共重庆地委审时度势,勇敢地、创造性地迈出了掌握革命武装,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步伐,在中国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杨闇公的领导下,中共重庆地委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四川地区出现了党组织坚强、群众运动高涨、武装斗争声势浩大的新局面,一跃而成为全国革命形势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图片关键词

1987年3月,为纪念“三·三一”惨案六十周年,在佛图关公园塑造了杨闇公烈士铜像。邓小平同志在铜像右侧的岩壁上题有“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鎏金大字。该铜像坐西向东偏南20度,基石宽2.6米,高1.5米,铜像通高3.31米,距铜像西面500米处即为杨闇公牺牲地。

铜像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杨闇公意气风发、勇敢坚毅的革命人形象,他始终凝神注视着前方,在青山江水之间,在雄关漫道之上,守护着山城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

2014年9月30日,在中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渝中各界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佛图关公园杨闇公烈士铜像前,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杨闇公以生命和热血实践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山城儿女,迈向城市发展建设的新征程。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