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长征故事之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
宣传党的政策
1935年5月21日,红军主力经冕宁北进。为顺利通过彝族区,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由刘伯承兼司令员,聂荣臻兼政治委员,率先向大凉山彝族区进发。
彝族长期遭受国民党政府、地方军阀以及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极其贫困。由于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他们对汉人不信任,不准汉人的军队进入他们的地区。红军要从这里过路,困难是很大的。
为了顺利通过彝民聚居区域,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号召彝族人民同红军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同时,在中央红军各部队中,深入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的教育,严格要求指战员尊重彝族风俗习惯,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模范行动来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
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
真诚的友谊
5月21.,中央红军先进队从冕守大桥出发,进入彝族地区。当部队行至冕宁北25公里处的袁居海子(今彝海子)地区时,遭到彝族罗洪、沽基(鸡)等家支的拦阻。红军先遣队一面向彝族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红车的宗旨,一面派代表同彝族首领谈判,并按照各家支不同的政治态度,采取不同的政策,争取了大多数彝族同胞站在红军一边,化干戈为玉帛。
按照彝族的习俗,刘伯承司令员同首领小叶丹歃血盟誓,结拜为兄弟。刘伯承高高地端起盛有鸡血水的大碗,大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他念完最后一句,便一饮而尽。小叶丹叔侄也立即把“盟酒”饮下。当晚,刘伯承司令员邀请小叶丹等同返大桥营地,热情款待他们,进步加深了汉彝两民族间的兄弟情谊。刘伯承司令员还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一面书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正式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并赠送武器、弹药,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武装。
5月23日,中央红军主力由小叶丹带路进入彝族区,受到彝族同胞的热烈欢迎。红军指战员为感谢彝族兄弟的支援,每人都准备了件礼物赠给彝族兄弟。彝族同胞到处传颂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的动人事迹,许多彝族青年还踊跃地参加了红军。在广大彝族同胞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彝汉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隔阂阻止红军前进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