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张翼翔
2021-02-03 22:28:05
2095
开国中将张翼翔,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是我军较早培养的现代化军事人才,他是第二炮兵部队第三任司令员,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翼翔出生于1914年,湖南浏阳人。浏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这里曾孕育出无数位英雄志士。元代著名文学家欧阳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陈作新、抗战英雄潘裕昆等都出身于此。

在这里长大的张翼翔有着文人墨客特有的儒雅,也有着英雄志士的豪情壮志。他在15岁时便担任了浏阳县三区秘密交通员,为我党地下组织传递信息。之后,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军中,他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英勇作战,并逐渐从一名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
抗战爆发后,张翼翔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知识,充分提高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艺术。从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进新四军第四支队担任参谋。

之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多地,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一次次战斗中,张翼翔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指挥官。
1945年,张翼翔奉命开赴东北,协同东北部队执行发展东北解放区的任务。然而,国民党第13军、25军突然在秦皇岛登陆,占领了山海关,又长驱直入攻占锦州,切断了华北部队与东北部队的联系。

在此紧急情况下,组织立刻命张翼翔率部编入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当时,张翼翔所率领的第3旅大都是浙东兵,与当地的百姓很难沟通,且生活方面也有很多不便。面对这些情况,张翼翔认为,部队的当务之急是适应山东生活,并尽快扎根于山东人民之中。
期间,他多次深入基层,抓住部队的每一件小事,一点点剖析解决。他还请来了当地的干部,给部队作根据地斗争史和旧光景对比报告。他多次组织指战员访问农民,听他们讲述生活的琐事 。在不断地努力下,人民和部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感情也更加亲近,山东成为了这些浙东子弟兵的第二个故乡。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部队士气高涨,在张翼翔的带领下,部队连战连捷,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翼翔先后进入解放军政治部高级干部文化班 、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并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他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第七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等职。
1969年,张翼翔接替卸任的杨俊生将军,正式出任第二炮兵部队司令员,他也是二炮的第三位司令员。

1975年,时年61岁的张翼翔再次扛起大旗,出任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职,主持军事科学院的建设工作。
1990年,张翼翔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张翼翔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为祖国的现代化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向张翼翔将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