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保卫战
2021-02-02 22:49:20
204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随着枪炮之巨响昭然若揭。在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下,东北军不战而退,东北三省很快沦入敌手。但一部分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东北军官兵毅然拿起武器向侵略者开战。哈尔滨保卫战即是在爱国军官李杜、冯占海将军领导下反击日本侵略的重要一战。
敌军入侵,哈埠危急
1928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扫除推行“满蒙政策”的障碍,巩固扩大在东北的侵略权益,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虽因奉天当局的忍耐与克制,东北局势暂稳,战局未能如日本所愿进一步扩大,但“陆军干预政治”的罪恶之笼已被开启,军国主义的野心肆意膨胀,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横行,侵华活动不断升级。1931年,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三年的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于9月18日夜,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炮轰沈阳北大营,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自此拉开了日本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张学良之命执行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十四万东北军困于军命一路撤退,不足两万的日军几乎兵不血刃野蛮突进,旬日之内,相继攻陷沈阳、长春、吉林。至此,辽宁、吉林两省几乎完全落入敌手。在辽宁、吉林两省得手之后,日本侵略军便集中兵力,向北满重城哈尔滨进犯。
哈尔滨作为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所在地,是北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既是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枢纽,又是华洋杂处的国际性商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于9月21日占领吉林后,曾一度想出兵哈尔滨,但日本政府因担心苏联的干涉而加以制止。1931年11月,日军占领齐齐哈尔后,直抵苏联国境,苏联重申将采取严格的中立立场,从而打消了日本最后的顾忌,使其对哈尔滨的军事行动计划进入实行阶段。然而令日军始料不及的是,关东军的武装侵略在哈尔滨这座以商贸及文化著称的城市却遭到了坚决顽强的抵抗。
当时的哈尔滨政权分立,局势复杂,道里区一带归民国东省特别区管辖,道外区一带归吉林省管辖。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早已暗中勾结日军,随时准备投降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公开降日,自任伪吉林省公署长官,重新组编原东北军旧部为5个旅的伪军,宣告伪吉林省政府“独立”。至同年10月,吉林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张作相才命原吉林省政府委员诚允赴哈尔滨组建吉林省临时政府,因遭到以张景惠为首的亲日势力的阻挠,诚允只得东迁至宾县成立了吉林省政府临时行署。此时的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在日军侵略铁蹄下仅存的大城市,内忧外患,危在旦夕。
危难时刻,奋起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张学良命令,大多官兵退往关内,但还有一些东北军官兵不甘受戮,奋起抵抗,到1931年底,多支自发东北军抗日武装聚集到哈尔滨。1932年1月初,熙洽任命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于琛澄为伪吉林省“剿匪”总司令,令其率领由日军“督战”的部队向哈尔滨逼近。此番日军为进攻哈尔滨派出了由步兵、骑兵、野战炮兵、工兵及战车组成的两个旅团,兵力约5000余人,于琛澄部伪军有3个旅,共计2万人。其时哈尔滨附近驻扎的东北军步兵各旅总兵力约一万两三千人,敌我兵力悬殊,形势严峻。危难时刻,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吉林地区警备司令兼第1旅旅长冯占海等东北军爱国将领毅然挺身而出,陆续率部赶赴哈尔滨,肩负起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重任,与日本侵略者和帮凶伪军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浴血奋战。

1月25日,在日军飞机的配合和武装弹药援助下,于部“剿匪军”自南郊逼近哈尔滨。李杜、冯占海率部进至哈尔滨东郊,26日,李杜将军率部开进上号(香坊)一带;冯占海将军率部兵分三路开进:一路开进秦家岗(南岗),一路经十七道街开进西门脸,一路占据松花江码头,接管了哈尔滨市郊外围防务。官兵们忍受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爬冰卧雪,守卫哈尔滨。
1月27日凌晨,于琛澄指挥2个旅向上号(香坊)、三棵树、秦家岗(南岗)地区发动进攻,日军飞机也随之出动,以空袭辅助部队推进。战况紧急,李冯二将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冯部与伪军在郊区子弹库附近交火,李部在上号(香坊)一带夹攻于琛澄伪军,在两军的猛烈攻击下,伪军不支溃退。当日下午,伪军又卷土重来,李冯二部再次包围敌军,并击落敌机一架。战至傍晚,伪军不敌溃退,抗日义勇军乘胜追击。
28日晨,双方在极乐寺、文庙一带对峙,抗日义勇军首先发起冲锋,冯占海派部下宫长海骑兵旅绕至敌背突袭,双重夹击下,伪军全线溃败,冯占海遂指挥部队将敌一直驱赶到阿城以南。哈尔滨保卫战初战告捷,大振了军心民心,稳定了哈尔滨的局面。李杜和冯占海率部开进哈尔滨市,受到各界民众夹道热烈欢迎。
日本关东军因于琛澄等部伪军的惨败,已经不耐周旋,撕下了“督战”的伪装,请批陆军部后,借口“护侨”直接出兵,企图一举攻进哈尔滨。28日晨,关东军派出步兵、野炮兵等混编旅团,配合飞机、坦克、装甲车等火力装备,从长春北上全速直驱哈尔滨。然而令日军没想到的是,此行并不顺利,因中东铁路工作人员的消极配合以及铁路沿线东北军官兵的袭击,至28日夜日军才得已出发。在29日经历了小规模战斗与列车脱轨后,于30日到达双城堡。双城堡是哈尔滨南部门户,日军进犯的必经之地,东北军步兵22旅旅长赵毅率部驻守在此。29日得知日军进攻哈尔滨的消息后,立刻做好战斗准备。30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双城堡正拟宿营之时,早已埋伏在此的赵部果断出击,与敌军短兵相接,日军措手不及,死伤达六七百人。31日拂晓时分,日军重兵主力赶到,在坦克大炮等重火力压制下,22旅困守孤城损失惨重,被迫退回哈尔滨市。2月1日,日军在双城堡完成集结整备,全速开进哈尔滨主战场。

浴血奋战,哈埠沦陷
随着双城堡的失守,此时的哈尔滨已是门户洞开,重兵临城,日军主力部队逼近南郊,于琛澄伪军也自阿城堡出发逼近道外。为集结作战兵力,更有效地防御指挥各部,李杜召集驻守哈尔滨的东北军重要将领,联合成立了吉林省自卫军,公推李杜为总司令,冯占海为副司令,原吉林警务处处长王之佑为前敌总指挥。自卫军计划以内设防线、外切后路的双重夹击来阻止日军的进攻,一路在哈尔滨西南至东南的三棵树、秦家岗、上号、顾乡屯一线设下防线,另一路由冯占海率部绕道袭击吉林和长春。
2月3日,哈尔滨保卫战正式打响,日军在飞机、坦克、重炮的火力掩护下,攻陷了全部前哨防线,自卫军撤退至城内阵地。4日晨,日军发起总攻,以飞机掩护,装甲车开路,骑兵推进。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自卫军进哈不久,还来不及设置阵地防御工事,只能利用民房院墙抵御炮火,他们凭借一腔热血顽强抵抗,在四五百米的射程内集中火力歼灭射击,杀伤了大量敌人。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下午,但两军装备悬殊,在日军先进武器的重火力压制下,自卫军不得已将前线撤至距市区不过10千米的三姓屯,后方撤至哈西顾乡屯一带,此后,顾乡、南岗、西南防线一带相继失守,各路部队被迫放弃阵地,退守市区。在此紧急时刻,总司令李杜亲临前线,组织部队在市区边缘构成第三防线,战至天黑,将日军阻止于原地。2月5日拂晓时分,自卫队发动猛烈反击,日军前线部队不堪苦战,出动了4个飞行中队轮番进行轰炸扫射,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由于自卫军没有空军支援,日军飞机威胁甚大,一线部队鏖战至10时伤亡惨重,日军一线部队终于攻陷了自卫军阵地,并对自卫军残部进行了“扫荡”。
2月5日下午,自卫军全线撤至哈尔滨以东地区,日军侵入哈尔滨市,哈尔滨沦陷。2月8日,日军在哈尔滨举行阅兵仪式。
舍身报国,矢志不渝
自1月28日至2月5日,自卫军经历了八天的激战苦战,终惨败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装铁蹄之下。哈尔滨的沦陷,从表面看是因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实力悬殊,难以靠人力弥补,究其根本原因却是由于哈尔滨当时已是孤立无援,四面楚歌,没有成规模的军事力量和后勤补给,自卫军难以为继。九一八事变后,以熙洽为首的吉林省军政要员或为复辟满清、或为谋求私欲,公然投降日军,前方重镇相继沦陷。近三十万军力的东北军,因实行不抵抗政策,已有十几万部调至关内,东北其他军事力量纵使有心参战,也是群龙无首,甚至各怀心思,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战斗抵抗。与此同时,马占山、李杜、冯占海等爱国将领对叛变投敌的卑劣行径义愤填膺,他们前赴后继,自发组建统战部队,试图以最激烈的抗争守护住东北最后一片土地,但终因独木难支,未能形成联合全面抗战而败于敌手。
哈尔滨保卫战结束后,李杜率自卫军主力向宾县方向撤退,会合其他各部后返回依兰,整饬部署,以期今后与抗日友军同力合作,继续抗日。冯占海部因孤军作战,难以攻破吉林,便转身参加了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在全面抗日的战场上,从哈尔滨保卫战中杀出来的李杜、冯占海、赵毅等将领始终坚守报国之志,不惜己身浴血奋战在保卫民族抵抗侵略的一线战场,为民族独立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哈尔滨保卫战从1932年1932年1月25日开始到2月5日结束,虽历时不长,但在东北十四年抗战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篇章。哈尔滨的沦陷,标志着中国东北地区已全部落入敌手,彻底沦为日占区。自此开始,东北军失去了号召力与向心力,名存实亡,土崩瓦解,以其为主体进行的侵略抵抗活动逐渐趋于消沉。但爱国精神与民族志气早已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血脉之中,以中国共产党为重要抗日力量的各地有志之士不忿殖民屈辱,不惧炮声隆隆,陆续组建起抗日武装部队,并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义勇军抗日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其反抗外敌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壮举将永载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