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战役
2021-02-02 22:38:12
2100
黑龙江战役发生于1931年11月14日至18日,地点则是在中国黑龙江省汤池。
黑龙江战役交战一方为国民革命军,一方为日军。而两军参与者为吴松山(马占山部)及17000名之日军。最后,日军攻下汤池及嫩江等地获胜,吴松山败走。
(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行辕奉行了不抵抗命令,日军趁势急占辽宁、吉林,进逼黑龙江。江桥,准确的称谓是嫩江哈尔葛木桥,其长度约800米,与后建的铁桥长度相当。在哈尔葛大桥南北两端的江桥镇和大兴站,如同两把大锁,把守着这条铁路通道。
1931年10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电令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
1931年10月25日,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清水携两名日本军官会见马占山,照会黑龙江省政府:“洮昂铁路为满铁借款而修,此刻交通断阻,于满铁有利害关系,满铁将派工人前往修江桥。”
马占山当即答复:“查洮昂铁路江桥,损坏轻微,已商该路局从速修理。我国铁路有自主权,且中国工人亦能修理如初,不须越俎代庖。”清水的外交辞令遭到拒绝,其后多次施以威逼引诱的手段,想用金钱收买马占山。马占山都是严辞拒绝。
1931年10月28日上午,清水再次来会见马占山,送交本庄繁签署的照会,依然老调重弹,文中还使用了种种恐吓的语言。马占山拒而不见,对日本照会置之不理。
1931年10月28日下午,日本关东军驻齐齐哈尔武官林义秀少佐代表本庄繁登门会见马占山。他不再陈述“借贷修路”的老调,直接向中方提出,限令中方于11月3日中午修桥完工,如果届时不竣,“日本将派军队保护南满铁路工程师,执行修桥任务。”马占山提出放宽时限,林义秀严加拒绝,匆匆而去。
1931年10月28日晚,马占山接到洮昂路局报告:“日本关东军多门师团及满铁守备队数千人,乘军列已开进洮南。师团长多门派人送函至路局,转告黑龙江省政府及张海鹏,将驻在洮昂路线的中国军队,务必速退出铁路线之外。”

1931年11月2日,林义秀少佐代表本庄繁,向省府送达日军最后通牒。通牒称限11月3日正午,中国军队必须撤退距桥梁10公里,声称若不应允,日军即以敌人视之。
(二)
1931年11月4日拂晓,先是日军小股部队偷袭中国江桥守军左翼的步兵岗哨,将陈家窝棚一组3人哨兵捕去,日军大部队随即进入桥北开阔地,摆出方阵,撑着日旗,向我压来。战斗进行到早7时,仍不见有丝毫松懈,马占山手握电话,连声叫好。他不停地指挥督战,鼓舞士气。鏖战近午,日军伤亡惨重,纷纷溃退至南岸。也就在双方刚接火的清晨时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派林义秀和日本书记官早崎会见马占山,建议双方代表商谈两军如何避免冲突的办法。马占山令秘书韩树业为全权代表与林义秀、早崎乘车前往昂昂溪,会同省防守军中段指挥石兰斌到前线视察。按双方约定,石兰斌和林义秀分别向进入阵地的两国士兵训诫,彼此均得严守纪律,避免冲突。然而,当石兰斌集合部队即要训话之际,林义秀竟逼迫石兰斌签发撤军的命令,并强让他立即执行。原来,所谓严守“纪律”,就是按日方的最后通牒无条件地撤出大兴站阵地。石兰斌当即以本人是步兵第三旅参谋长,无权下令,予以拒绝。此时,江桥左翼防线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石兰斌负责的江桥正面尚未开战,林义秀见逼我撤军的目的未达到,便愤然要双方代表乘专车返回省城,而马占山则乘车迎面开向大兴站主阵地。
11月4日,日军参战部队为多门师团步兵16联队的3个大队,及南满铁路守备部队的几个大队,加上配属的飞机及轻重炮兵,共计6000余人,伤亡1000人以上。中国守军方面参战的仅有卫队团步兵三营、骑兵一连及黑龙江省防军步兵第二旅两个营,共2700余人,伤亡300余人。对于这一天的战况,李顿为首的国联调查团的报告载道:“此役,据日本向国联调查团报告称:双方开火后,步兵16联队长滨本大佐见所部所处之地位,极其困难,乃将其所有占用的军队,开往增援,经过一番迅速侦察后,彼即深信在此低湿之地面上,正面攻击实在不可能,日军乃欲脱离所处之困难地位,舍向左翼采取包围形势外,几无他法。于是彼即调集其预备队,向中国左翼进攻,但因人数过少,且无法使大炮进至较近距离之故,直至午后8时半,始将该地占领,而后日无法再向前进。”为了迎击日军更大规模的进犯,马占山对全线的守军做了调整和部署:调苑崇谷的暂编第一旅(即兴安屯垦军)于6日前抵达大兴站;程志远骑兵第二旅朱凤阳团、涂全胜团火速赶往昂昂溪集结。命令驻齐齐哈尔的所有部队开往前线,又征调800民工,到前线协助抢修工事。
11月5日拂晓3时,日军出动,总兵力共8000余人,向嫩江北岸中国守军阵地猛攻。出动飞机20余架、火炮百余门,从空中到陆地压向我军,以掩护日军渡江。日本关东军增调了两个大队和三个中队的炮兵,总集结兵力达8000多人,却依旧被赶回嫩江南岸,留下700多具尸体。省防军卫队团骑兵连中校连长张鼎新、一营桑排长殉国,士兵伤亡200余人。5日的战况,据后来李顿国联调查团的报告所述:“此役,据日本向国联调查团报告:关东军司令部,接得关于此项情报(即4日战役之情况)之报告后,立派大批军队前往增援。是日(4日)晚间有步兵一营开到,日军得援,乃于11月5日拂晓,重取攻势。经2小时后,到达中国军队第一道阵地。据滨本大佐本人致调查团报告称,中国军队在该地有极坚固之战壕,并有自动机枪70架,日军之攻势,至此完全停顿。中国军队用步兵及骑兵实行包围式之反攻,日军蒙受极大之损失,而不得不向后撤退!”
11月6日凌晨2时,天还未亮,日军开始更加猛烈地炮击。日军铃木旅团数千人前来增援,加上多门师团所余人员,共计1万多人。4时,在飞机、野炮的配合下,日军第三次冲过江桥,向守军发动全线猛攻。
11月6日黑夜,日军用重炮无具体目标地向前伸延轰击,直到7日凌晨1时停止。

11月7日早5时许,日军骑兵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冲进大兴阵地。大兴车站空无一人,阵地上看不见一具阵亡士兵的尸体,也没有一件失落的武器。
11月13日早5时,日军出动500余名步兵,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直冲我乌诺头阵地,企图集中力量突破我防线的一环,直插我军腹部。在吴松林旅长的指挥下,将敌人遏制在阵前,双方交战到上午10时,日军再度败下阵来。
11月14日,天未放亮,日军以小股部队偷袭我军汤池和蘑菇溪之间的第二道防线,试探中国守军的虚实。天亮时,敌人出动飞机掩护700余步骑兵猛扑我军阵地,用重炮轰击我方工事。
11月15日、16日两日,三间房第二道防线再度沉静下来,日本政府调驻朝鲜弘前第81混成旅团和本土广崎混成旅团分别开拔,经两天抵达东北,由专列运送到四洮路抵洮南站,转赴嫩江江桥。
11月17日,南京中央电台广播:国民党第四届全会议决,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边防军副司令官马占山守土尽职,功在国家,实任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官,以陆军上将待遇。尽管没有派兵援物之意,决议中将主席去掉“代理”二字,又晋以“上将”待遇。决议传谕到前方,将士无不欢呼雀跃,期望后援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