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一族:英雄母亲亲送儿女上前线
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石碑伫立,肃穆庄重……在唐家共乐园门口左侧的小山坡上,一座高4.1米的抗日烈士纪念碑正面以楷书竖写着“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碑座正面镶嵌的花岗岩石碑上,讲述了唐仕明、唐仕锋的抗战事迹,也记下了他们的母亲胡兰馨深明大义,参加革命斗争的动人故事。
其实,抗日烈士和他们背后的故事、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如今,石碑无声,却唤起许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唐门一族:英雄母亲亲送儿女上前线
不少老一辈的唐家人说起抗战都会提起一位“唐伯母”,在乡亲们眼中,她是一位传奇女子,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
在罗祖宁编写的《百年珠海》中找到了关于她的史料记载。“唐伯母”原名胡兰馨,福建人,幼时随父亲流落香港,后因生活所迫,她先后被人收为养女、婢女。19岁时,她嫁给唐家村华侨唐宗琮为妾,生有三子一女。不幸的是,她早年丧夫,不得不靠变卖遗产和打柴为生。虽然生活贫苦,胡兰馨却深明大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不仅积极支持二子唐仕明与三子唐仕锋参加抗日,还为了支援抗日部队,将祖上留下来的几亩祭祀田变卖,凑足3000元大洋交给唐仕明送给部队买枪。
唐仕明自抗日战争爆发后就在共产党活动较活跃的中山五区的三乡光后小学任教。1938年夏,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冬天,被调到九区的三角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革命活动。在学校,他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教导学生不做亡国奴,还组织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在学生中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罗祖宁介绍说,唐仕明年纪虽轻,却是有勇有谋。从地方转到武装部队后,他与队友办了一份宣传刊物《民报》,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的罪行。1944年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在几次对日伪军袭击中歼敌300余人。日寇为挽回颓势,于4月26日派数百人向唐仕明所在的军政干部训练班驻地石塘发动袭击。接到敌情后,他率40余人,抢占石塘槟榔山制高点,全力阻击敌人,牵制敌军一个多小时。但由于援军一时难以到达,他便当机立断命令其他战士转移,自己和另两名战士掩护战友撤退。战斗中,他不慎被击中腿部,血流如注,还强忍伤痛,与敌入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仅仅6个月之后,早年受哥哥影响也积极投身抗日的弟弟唐仕锋也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抗战初期就参加本乡抗日保家的壮丁队的唐仕锋因表现出色曾被送到国民党设在西樵山附近的军事训练班学习军事知识。归乡后,担任壮丁队教练,配合守军带领壮丁队前往唐家湾海防前线站岗放哨,以防日军进犯。
1940年冬,唐仕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广游二支队班长、中山抗日游击队小队长、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主力中队队长、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仲恺中队队长,屡立战功。
1942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唐仕锋带领一个班随主力部队追歼敌人,突然被敌军射来的一颗子弹横穿面颊,两边大牙被打掉,但他仍强忍住伤痛,与战士们一起坚持到战斗结束。治疗期间,他连说话和吃东西都很困难,医疗站人员要其住院治疗,但他始终不肯离开连队。
1944年7月4日凌晨,日军调集1000多名士兵,分4路向五桂山区发动进攻。唐仕锋率领仲恺中队奋力阻击,截击了进入五桂山的日军。唐仕锋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完成了牵制敌人、掩护非战斗人员安全转移的任务。但当他带领战士撤出阵地时,遭到日军特种部队的截击,不幸头部中弹,当场牺牲,年仅21岁。
哥哥们奋勇杀敌,小妹妹唐贞也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屏联合中学党支部书记,后进入五桂山区参加珠江纵队。
而两个儿子先后牺牲的消息,胡兰馨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得知。悲痛之余,坚强的她擦干眼泪,与大儿子唐益坚又再投身解放战争,一起为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游击队递送情报,几番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保持革命气节,直至珠海解放。
或许还有更多不知名的英雄儿女为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未留下任何只字片言的记录。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直为世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