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

2021-01-29 18:29:40 1482

        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的中心地带。这里四周高山险峻,怪石嶙峋,羊肠小径曲折崎岖,有寨头坳、麻角嶂等天然险隘,易守难攻,正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

图片关键词

     高潭素有“东江红都”之称,属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高潭发生革命斗争的时间早,早在1922年秋,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就到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1923年,农运浪潮波及中洞村,中洞成立了有110户农户参加的农会,组建了115人的自卫队。

      到1925年,中洞村成立了2个党支部,有22名党员,并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有15名团员。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暴动后,海陆惠紫工农武装为保存革命实力,主动撤出县城,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丰转移进入中洞,东江革委也随后进入中洞。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南下的部队1000余人进入中洞并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

      这期间,东江特委在中洞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建设,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和设立了红军医院、兵工厂、军装厂、印刷厂、电话所等。至此,中洞成为东江地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遂被称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后,中洞成立了乡苏维埃政权。

图片关键词

      从1928年3月开始,中洞人民与海陆惠紫人民、红军一起,抗击国民党数万军队的进犯,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29年9月,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坚持以中洞为中心,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红军独立第二师在中洞成立。

     据中共党史资料统计,从1928年到1933年,中洞村惨遭敌人杀戮的就有700多人,绝户160多户,被烧瓦屋77间,茅屋无数。在长达20多年的艰苦革命斗争中,高潭人民献出了2800多人的鲜血和生命,绝户的达400多户。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洞人民和工农革命武装,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长期斗争,革命火种燃遍东江大地。中洞村革命斗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斗争之烈、死难之多,为广东省内所仅见。中洞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极其重要的广东革命斗争历史诗篇。

综合打造“红色+”产业体系

      在惠东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式上,惠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魏荣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产业体系,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打造“红色+”产业体系,就要求在保护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图片关键词

      高潭境内多山林,耸立着许多高山峻岭,奇峰险嶂,其中以五指嶂、上岩石、下岩石、五马归槽、参天嶂等最为壮观。此外,高潭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很有开发潜力。

图片关键词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象征,体现了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与特定的风俗,对于大众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高潭位于五县交界,融合了五地文化特色,尤以客家文化最为突出。舞草龙、高潭擂茶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饮食习惯都是很好的资源。“下一步,惠东将大力挖掘高潭等革命老区的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融入,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

    进一步丰富,高潭革命老区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成为人民群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高潭镇正在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旦申报成功,“一定会使高潭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图片关键词

冲良图片关键词

然而,对革命旧(遗)址的修复和开发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纳入长期的发展规划中。记者了解到,在高潭老区现有认定的46处革命旧(遗)址中,已修复利用的仅29处,仍有17处待修复及进一步挖掘。对此,在6月3日惠州市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上,高潭镇代表提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挖掘、修复和保护利用。”

图片关键词

     民建惠东支部提出建议,当前高潭、安墩革命老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由于两镇的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迟,受交通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连片开发,高潭镇到安墩镇至今还未能实现直线通车,从高潭“东江红都”前往安墩“边纵”纪念公园,28公里的直线距离得迂回走一个“U”形的环山公路,耗费近2小时。此外,两镇旅游资源未能整合利用,也未能与生态、自然风光、观光农业等其它资源实现更好地融合,红色旅游开发当前缺乏高标准规划。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