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全国总工会首次亮相的地方
在大树掩映下有一座鹅黄色外墙的庭院,院子里那座两层西式洋房便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惠州会馆所在。正是在这里,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亮相。
旧址成旅行团参观点
在越秀南路89号门口,大树掩映下的拱形大门下方有一块红底的牌匾,上书“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由大门进入前院,两侧分别建立了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运动烈士纪念碑。
中间有一座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西式洋房,建筑面积为1746平方米,外墙为鹅黄色,间以白色饰线,非常悦目和具有活力。正面和南面均有2米多宽的塔司干式柱廊,有拱形及圆形窗,门廊处有石台阶。一楼两侧有水泥木扶手楼梯通往二楼。
据了解,该建筑建于清末民初,由当时的惠州富商所建,故称惠州会馆,历史上这里曾是援闽粤军司令部所在地。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制定和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选举了林伟民、刘少奇等25人为执行委员,创办了机关刊物《工人之路》。中国工人从此有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会址最初在广州大德路,当年10月,原在惠州会馆办公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大东路30号旧省议会,成立5个月的中华全国总工会随即迁入惠州会馆办公。
目前,楼里正在进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代表大会史迹展。记者走访时,正遇到一旅行团前来参观。一位参团的游客说,他在公司里就是负责工会工作的,但还真不知道工会组织是在广州最先成立的。
勿忘工农运动中的烈士
“全总”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会组织,创办工人学校,培训工人干部,组织工人支援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为推动全国工人运动第二次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越秀南89号的院子里,进门左手边就立着一个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这是为纪念大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工农死难烈士而建的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由花岗岩石砌成,为方尖顶,碑身4.27米,建在高67厘米的台基上,碑身正面刻有“工农死难烈士纪念碑”,落款为“中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广东省第二次农民大会建”“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十二日立”。碑下为三级正方形基座。最上一级基座是长宽高均为67厘米的方座。碑座的正面阴刻《中国职工运动死难烈士碑记》和“黄庞之役”“沙田之役”“五卅惨案”“省港大罢工”和“反奉战争”反帝反封建中牺牲的烈士127人的名字,背面刻“广东农民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和在大革命中牺牲的农民25人的名字。
政府多次拨款修缮 如今免费开放
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后,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1927年2月,“全总”北迁汉口,这里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1927年“四一二”事变,国共决裂,后被封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进行修缮,并辟为纪念馆,于建国10周年即1959年10月对外开放。
196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馆被迫关闭,旧址亦遭到破坏。1984年,政府再次拨款对旧址进行全面修缮,并于1985年5月1日“全总”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日重新开放,接待群众参观。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