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好干部——洛桑丹增

2021-01-26 18:15:50 38

洛桑丹增同志1951年出生于昌都地区芒康县。1968年,17岁的洛桑丹增担任了乡卫生员,他一边学习医学临床知识,一边为群众看病,短短几年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73年7月,洛桑丹增被组织上选送到西南民族学院学习深造。在校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鲜艳的党旗,他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1976年12月,洛桑丹增又被组织推选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经过3年的勤奋攻读,他以优异的成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被分配在昌都地区卫生局工作。
图片关键词

面对昌都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血气方刚的洛桑丹增有了——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主动到昌都地区各县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广大农牧区。他多次到四川成都、泸州、南充等地联系沟通医疗援藏事宜,当援藏医疗队人员确定后,他又亲自负责接送,对大家态度诚肯、照顾周到,给援藏医疗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84至1986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昌都地区医疗系统先进个人。他虽然在机关工作,但总是想着基层,经常联系群众,只要一-有时间,他总是带着药箱走村入户,义务为农牧民群众巡诊,免费给群众送药品。在看病的同时他还向群众讲解有关卫生保健常识,与农牧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1987年春节前一天,洛桑丹增的爱人李朝英在室外晒衣服时,发现邻居董师傅家着火了,便大声疾呼:“救火啦!救火啦!”洛桑丹增听到喊声,飞奔而出,赶去灭火。当时,董师傅家中无人,门也紧锁着。洛桑丹增救火心切,一脚把门踢开,霎时,浓烟从室内窜出,汽油炉吐着熊熊火焰,他毫不犹豫地用-条湿麻袋抱着发烫的汽油炉跑出门外,把汽油炉扔在了院子里,火仍然在他的身上燃烧着,洛桑丹增的脸部、胸部、双手都被大火严重烧伤,从此,他的身上便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1992年春,组织任命洛桑丹增同志为洛隆县副县长。他一到任就和卫生战线的同志们研究全县卫生工作、分析形势,把全县的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牧区,把计划免疫和预防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优先抓,并陆续在洛隆县12个乡镇建起了卫生所,每个卫生所配备二至三名医生。全县的妇幼计划免疫和预防工作也成绩喜人,1994年洛隆县防疫站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1995年5月31日,洛隆县中亦乡部分贫困在谢玛娘山伐木时,因烧茶用火不慎,酿成了一场森林火灾。当晚10点左右,县委、县政府接到了火警报告,立即召开了有关负责人会议。会上,洛桑丹增主动要求立即去火灾现场,县委、县政府同意了他的请求。洛桑丹增带着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门的同志一行8人于6月1日凌晨两点左右赶到火灾现场,迅即组织了300余名群众投入紧张的灭火战斗。火场就是战场,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他被熊熊的烈火烤得嘴唇开裂,面部起泡、双手全是血口,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可他依然扛着工具向火势最大的地方冲去,凌晨5时许,大火基本被扑灭。

6月1日清晨,洛桑丹增同志不顾疲劳和饥饿,又一-次组织干部群众检查现场余火。乡党委书记陈列与在场群众看到他已是精疲力竭,一再劝他休息一会儿,可他说:“早上没有风,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把余火灭净,不但要保护好数百万亩的森林,对昨天放倒的树木也要保护下来”。他还嘱咐群众注意山上滚下的石头。为了让一同灭火的群众有足够的体力,他把自己带的糌粑、酥油和茶叶分给他们,自己喝几碗清茶,又投入了灭火战斗。. 上午11时左右,洛桑丹增带领- -个小组在火情最严重、地势最险要的地方刚扑完余火,一股风吹来,在离他十多米远的地方-团余火死灰复燃,迅即拿起铁锹,跑过去挥锹铲土灭火,后面的群众也跑了过来,边跑边喊:“县长,这里危险...”..就在这时,山崖上突然滚下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了洛桑丹增头上,他当即就倒下了,群众把他抬下山后,他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火灭了没有,群众有没有受伤……”.说完又昏迷了过去。由于失血过多,抢救无效,6月2日凌晨,洛桑丹增这位人民的好干部、藏族人民的好儿子,离开了他熟悉的同事、离开了他时刻关心的洛隆群众,就像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献给党的事业的英雄们一样,洛桑丹增为党的事业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