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与炮兵的生死之缘

2021-01-25 22:26:08 2043

     朱瑞,江苏宿迁人,1905年生,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特派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北方局军委书记、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


  这位毛泽东的爱将、我军首任炮兵司令员,在辽沈战役时,在曙光在即的黎明前殉国,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献给了我军的炮兵建设。他就像他最熟悉的火炮一样,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
图片关键词

  1945年6月,党中央考虑让朱瑞担任副总参谋长,毛泽东主席亲自找他谈话,可没想到,朱瑞不愿受命,一心想当炮兵教员。他说,自己在莫斯科学过炮兵,想学有所用。接着,他又谈了建设炮兵的一些想法。毛主席对朱瑞不计地位、得失,不当高官当教官的高尚品格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为赞赏,同意了他的请求,鼓励他“放手做,做一个桥头堡”。临别时,毛主席握着朱瑞的手说:“苏联有炮兵元帅,你就做我们中国的炮兵元帅吧!”不久,朱瑞被任命为刚组建的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校代校长。从此,他便怀着“终于斯,老于斯,死于斯”的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炮兵建设。
图片关键词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瑞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延安炮校迁往东北,准备接收日军装备,组建新型人民炮兵。当炮校师生于1945年11月下旬到达沈阳时,才发现东北的实际情况与设想的大不一样,不仅秩序混乱,没有现成装备可接收,还处于国民党军即将大举进攻的危急状态。面对繁杂纷乱的局面,朱瑞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果断做出“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决策。不到半年,东起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南迄长春,北至爱珲,部队跑遍东北各地,搜集到各种残缺不全的火炮零部件和老掉牙的旧炮。朱瑞带领学员们清理、大修和改造,翻新出各类火炮700余门,汽车、坦克30余辆,为东北炮兵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1946年4月,朱瑞提出“变学校为部队,拿部队当学校”的工作方针,把学校500多名干部分散到东、西、南、北满军区及第1纵队和总部炮兵旅等各单位,对部队进行训练,培养了大批骨干,为东北炮兵建立储备了干部队伍。这种思想,体现了人才培养要为作战服务、为部队服务、为打赢服务的重要理念,至今仍是我军办学治校的重要原则。
图片关键词

    解放战争几年来,朱瑞不断在实战中锻造这支年轻的炮兵部队。他常亲自率领部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要而艰巨的战斗任务。东北战场每一个重大战役的胜利史册上,都记载着他们的光荣战功。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朱瑞率部队参战。在解放义县的战斗中,他带着炮兵团以上干部到义县南山侦察敌情,勘察地形,明确炮兵部署和作战方案。10月1日上午,我军向义县守敌发起总攻。敌人苦心经营的工事,随着我军一颗颗炮弹的爆炸而崩溃倒塌。这次作战,我军第一次使用了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新型榴弹炮。朱瑞急于了解和总结这种火炮在开拓突破口上的威力及效果,不等战斗结束,就从指挥所出来,带着将士们一起迎着纷飞的战火向突破口跑去。此时,敌人的一挺机枪突然从城门旁边向他们凶猛地扫射起来,他们急忙蹲下、卧倒。朱瑞卧倒时,扭头往后一看,发现身后一个同志所在地点地势较高,便伸手去拉他,想把他拉到自己的位置上来。不料,这一拉扯,他旁边的地雷受到触动猛然轰响,鲜血瞬间染红了他身下的土地。就这样,朱瑞长眠在白山黑水。

  朱瑞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军上下悲痛万分,中共中央在唁电中写道:“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中央特致深切悼念。”为纪念他,中央军委决定将东北军区炮兵学校命名为“朱瑞炮兵学校”。
图片关键词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