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保卫战

2021-01-24 22:59:29 2087

       1894年7月, 中国对日本宣战,著名的中日甲午战争开始。8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与日军在黄海交战,双方的损失都很重。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平壤后,越过鸭绿江,入侵我辽东大连、旅顺等地,清军大部分溃败而逃。
  为抵抗日军入侵,聂士成奉命率部扼守辽东摩天岭。摩天岭,又称太高岭,地处辽宁东部,是长白山脉南段一部分,横亘在安东(今丹东)与盛京(今沈阳)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日本侵略军进犯盛京的必经之路。
图片关键词
  日本侵略军在攻破清军的鸭绿江防线之后,就疯狂叫嚷“取奉天度岁”,并乘初胜的余威,攻陷凤凰城(今凤城)。然后分兵两路:一路直接进攻盛京;一路出安东迂回辽沈。因此,摩天岭保卫战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清朝陪都盛京的安危。
  聂士成(?—1900),字幼亭,安徽合肥人。自小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曾同刘铭传渡海赴台,抗法保国。
  1894年,日本进占朝鲜,准备发动侵华战争。当时,担任提督的聂士成,奉命率部入朝与日作战。在成欢驿之战中,清廷因聂士成“奋勇御敌,出力异常”,授予他“刚勇巴图鲁”(巴图鲁,满语为勇士之意)的荣誉称号。
  此后,由于清军入朝作战的主帅叶志超等人,对敌“畏葸巧避”,临阵败逃,致使军心涣散。聂士成部虽然打得顽强,也终难挽救败局。10月间,聂士成率部撤至中国境内,在摩天岭一带组织防御。他利用空隙,冷静地总结了对日作战四个月的经验教训。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聂士成认为,以往那种死守硬拼的战法,难以克敌制胜。在摩天岭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实行灵活多变的战术。他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电报中,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游击战思想:“军兴以来,只闻敌来,未闻我往,此敌之所以前进无忌也。拟将岭防布置严固,率精骑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或截饷道,或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防不胜防,然后以大军触之,庶可得手也。”
  11月初,日军攻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向西猛扑,叫嚷“要取奉天度岁”。敌人欲攻取奉天(今沈阳),必经摩天岭。此岭高拔险峻,道路崎岖,为沈阳、辽阳的门户,“若摩岭不守,辽沈则难守”。因此,摩天岭保卫战的成败,关系极为重大。聂士成肩负这一重任,一反过去那种死守阵地的战法,制订了以静待劳,先疲敌;以疑制强,再惑敌;以扰克骄,后攻敌的积极作战方针。
  11月中旬,日军第5师团攻占了摩天岭前的要隘连山关。
  聂士成命令部队不得“孟浪行事”,要坚守阵地,严阵以待。日军见聂军无动静,误以为是怯阵,便向摩天岭发起猛攻。
  聂士成见敌被诱引,异常高兴,立即命令守岭将士在茂密的丛林中遍插旗帜,频鸣鼓角。日军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便向无旗处运动。其时,聂士成已将奇兵埋伏在无旗帜、无鼓声之处,待日军进入伏击圈中,便前后“收网”,猛杀乱砍,杀得敌人遗尸遍野。
  日军遭此打击,气急败坏地转向旗多的地方扑去。这时,在其后面又响起了枪声。日军因怕前后受击,停止在岭下,再不敢贸然进攻。聂士成又下令各小股部队,分别下山扰敌,截杀敌人,断其粮道,搞得日军惊恐失措,斗志大减。聂士成认为反攻的时机已到,即命精锐的骑兵部队做好准备。
图片关键词
  11月26日,摩天岭下了一场大雪。夜半,占领连山关的日军都偎在火塘前进入了梦乡。聂士成在鹅毛大雪的夜里,派精兵百余人,反披羊毛皮衣潜至半山腰,然后,将他们分为两队,一队冲击山顶,一队攻打山下。一时间,枪声、喊杀声骤起。大雪之下,日军无法了解实情,不敢轻举妄动,只得用枪炮上对下、下对上地互相对射。而清军在敌人互相残杀时则悄然隐蔽。
  当日军互相乱打至天亮时,聂士成一声令下,清军大队人马与隐蔽的精兵,互相配合共同作战,终获大胜,收复了连山关。这是清军对日开战以来第一次收复失地。清廷再次通令嘉奖了聂士成的功绩。
图片关键词
  连山关大捷后,日军被迫转入守势。聂士成率部接连进兵分水岭,奇袭草河口,将日军第5师团困在凤凰城。摩天岭保卫战打得积极、主动,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取奉天度岁”的梦想,聂士成也因此“中外皆钦其名”。
  可惜的是,正当聂士成雄心勃勃地准备收复失地的时候,掌握清军指挥大权的李鸿章却深忌他屡建战功,将他调离辽东战场。聂士成临行时,望着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的辽东半岛,不禁扼腕长叹。他的壮志虽然未能实现,但摩天岭下的百里峰峦岩木,却永远铭记着这位爱国将领和清军官兵们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业绩。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