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繁森学习,不忘初心

2021-01-21 23:32:20 2056

他两次进藏,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都挺身而出,将一腔热血洒向高原,奉献给了藏区人民;他一生清贫,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采集水样,解决饮水问题;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跑遍98个乡,行程达8万多公里。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殉职,时年50岁。致敬!
图片关键词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他出生于1944年7月,死于1994年11月29日,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图片关键词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1994年初,正当孔繁森带领全地区人民为实现阿里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奋斗时,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漫天大雪,吞没了农田、牧场和村庄。凛冽的寒风把各县受灾的消息传到狮泉河。

“立即行动起来!到灾区去,到群众中去,组织抗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孔繁森的带领下,地委、行署迅速组织了十多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厚厚的积雪封死了道路,他们就用铁锹挖,用汽车碾。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区。

孔繁森挨家挨户地走访灾民,分发救济粮和救济款。风雪中,他高声地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灾害也压不垮我们。我们一定能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2月26日,孔繁森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革吉县亚热区曲仓乡。这里海拔5800米,是阿里最高的一个牧业点。乡党委书记嘎玛钦尧愁眉不展地说:“大雪连续下了一个星期,最深的地方没到膝盖。全乡有8人被冻伤,牲畜大部分死亡。”

孔繁森心情沉重地把全乡每户牧民的损失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嘎玛钦尧说:“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先保人,再保畜,一定要把群众的情绪稳住,团结起来同灾害作斗争,尽量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图片关键词


当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嚎的小羊羔,自己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用手捂住脸,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猛地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递给那位老阿妈。老阿妈伸出已经冻僵的双手,接过那还带着体温的毛衣,嘴唇颤抖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孔繁森早年在部队医院当过兵,粗通医术。他顶风冒雪,背着每次下乡都随身携带的小药箱,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紧。长时间的高山反应,持续不断的超负荷工作,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他感到眼前阵阵发黑,身上不住地冒虚汗,但还是坚持着给冻伤的牧民一一做了检查。尔后,又把解决曲仓乡受灾牧民的搬迁、转场和买牛的资金及口粮、油料等问题一一研究落实,直忙到凌晨2点多钟,才躺下休息。

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但他并没有倒下去,他的精神一直都在!
图片关键词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