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英烈,毛泽东眼中的“关云长”——张子清

2021-01-20 18:14:02 29

秋收起义部队由毛泽东率领进军井冈山时, 经过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里只有两个营长, 即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第三营营长张子清。


图片关键词

秋收暴动之前, 张子清就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又称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 第三营副营长。部队在三湾缩师为团, 挑选团长时考虑了两个人: 陈浩与张子清。陈浩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 张子清则毕业于后来合并到黄埔的广州中央政治讲习所。在看重军事的余洒度师长坚持下, 前委任命陈浩为团长。

上到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下家来, 在袁文才农民自卫军的帮助下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和医院。1927年 10 月中旬, 工农革命军主力轻装行动, 沿着酃县、遂川两县的边界进行游击, 一则熟悉湘赣边界的地形, 二则在民众中扩大政治影响。10 月 23 日黄昏之际, 工农革命军在快要进入遂川大汾的镇外, 遭到遂川县靖卫团肖家璧部 500 余人的袭击。肖匪早已派人探实了工农革命军的行踪, 选择地形埋伏好对其突然袭击。战斗打响后, 张子清指挥第三营攻夺被敌占据的制高点, 被肖匪隔断, 无法与团部联系。部队沿着山梁向左侧撤走, 暮夜中不辨方向, 离大汾越来越远, 以至于偏向桂东方向。当夜, 毛泽东只率第一营 1 个连与团部特务连共 200 多人, 从大汾退出来( 第一营的另两个连, 已由宛希先带领离开酃县水口前往茶陵进行扰袭, 迫使进攻水口的罗定敌军回兵) 。

部队一下只剩下 200 多人, 这样的险情是秋收起义以来最为严重的。撤出来的战士们跑累了, 稀稀落落地坐在地上歇一口气, 大家都不免有些泄气。十几分钟之后, 毛泽东第一个站起身, 说了一句“继续出发吧”, 接着朝前迈了几步, 对众人精神抖搂地说: “大家来站队, 我站第一名, 请曾连长喊口令! ”说罢双足并拢, 身子笔直, 头一个站好。毛泽东的举动, 强烈地感染了大家, 陡然生出战斗的勇气, 纷纷从地上一跃而起, 按照曾士峨连长的口令列队。

11 月上旬, 工农革命军 200 多人从茨坪回到茅坪。不久, 扰袭茶陵的两个连也由宛希先带领回来了, 而张子清的第三营一直渺无音讯。这时候, 有人在毛泽东面前说: 张子清带走第三营离开了这么长时间, 有可能投到国民党那边去了。理由是张子清是湖南人, 过去在湘军陆军第十二区司令部任过上尉副官, 去找他的老部队了。毛泽东第一次听到有的人这样说, 并不在意, 只是说了一句“不会吧。”可是没过几天, 他又听到了类似的言论, 而且是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等人说的。毛泽东脸色有些凝重地看了看黄营长, 缓缓地说道: “我看张子清绝对不会带部队投降敌人的。三国时候的关云长, 也在兵败后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买利用这个智能双全的大将, 又是封官赐爵, 又是赠送金银、美女, 三天一小宴, 五天一大宴,

费了多少心机! 可是, 关云长一旦得到了刘备的消息, 立即骑上吕布的赤兔马, 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迢迢,终于回到了兵少将寡的刘备身边, 关云长的毅然之举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入党多年的同志, 就比不上一个关云长?我看他决然不会投降敌人的! ”

毛泽东一气说到这里, 停顿少时, 又以一种激动起来的语调补充了一句: “我是这样看的, 信不信由你们。”不到 1 个月, 毛泽东在茅坪说过的那番话得到了验证。12 月下旬, 第二次攻打茶陵的工农革命军第一营, 在与反攻之敌战斗最为激烈, 渐渐地力不能支的时候, 一支400 多人的援军突然而至, 投入战斗击败了敌人。这支援军就是张子清率领的第三营, 是从桂东那边赶来的。原来第三营在大汾误入桂东县境后, 在农村游击了一段时间, 进入鹅形以后, 与正在崇义上堡进行整训的南昌起义余部接上了联系, 见到陈毅。陈毅告诉张子清: 报纸上报道湘东茶陵有一支“毛匪”在活动。张子清估计是井冈山的红军, 就带着第三营一路赶过来了。

毛泽东在茶陵的湖口看到张子清和第三营的官兵,心情大为激奋。他紧紧握住张子清的手, 深情地望着面容清秀、一双卧蚕眉下目光炯炯的张子清, 声音有些异样: “子清呀, 还是我讲对了, 你是会回来的, 一听到我们的消息, 就会带部队赶回来, 不是么?”

张子清也非常激动, 回道: “我们走散到桂东以后, 打算游击一段时间就回井冈山来, 后来与南昌起义的部队接上了头, 知道了部队在茶陵的消息, 就日夜兼程赶过来了。”



图片关键词

毛泽东心情愉快地放声而笑: “我在茅坪讲过, 关云长被曹操待如上宾, 还是拴不住他的心, 你呀, 就同关羽一样, 你是我们共产党的关云长! ”

张子清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崇高荣誉, 红着脸感动地说: “毛委员, 你这是奖誉太过。”“子清, 不过, 不过, 你就是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的关云长嘛。”毛泽东点着头连连说。

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打茶陵的末期, 发生了团长陈浩伙同副团长徐恕、参谋长韩昌剑、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四人, 欲率部队开往安仁投靠国民党方鼎英第八军的变故。幸亏头几天从邮差那里截获了信件的宛希先派人飞马报讯, 毛泽东率领袁文才队伍一个连从茅坪出发, 漏夜急赶, 于第二天上午 10 时在茶陵的湖口截住部队, 逮捕了陈浩等四人。工农革命军回到宁冈龙市, 在军人大会上, 前委针对打茶陵存在的严重单纯军事观点, 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 并根据陈浩等四人的叛变投敌罪行, 给以了处决的严惩。前委宣布由张子清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 并参加前委。

张子清成为毛泽东深为器重的军事助手, 协助前委书记指挥了攻打遂川县城、攻克宁冈县城的战斗。1928年 3 月中旬, 井冈山的红军被迫调往湘南, 张子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 随毛泽东进入桂东、资兴, 接应向湘赣边界撤退的湘南农军。

担任断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 4 月 26 日下午到达酃县县城。毛泽东与张子清等人正在洣江书院休息, 中共酃县特支负责人周里赶来报告: 吴尚第八军 1 个团会同罗定的保安团, 已从茶陵追过来, 前锋抵达马江、浣溪。毛泽东惊讶地说: “敌人在安仁没有拦住朱德他们, 就追到这儿来了, 大家看怎么办?”张子清与何挺颖等人都主张御敌于家门之处, 不让敌人扰乱红军的会师。毛泽东也同意赶走这支来者不善, 善者不来的敌军。张子清又提出应该抢先占领城外高地, 并带着营长员一民、伍中豪等人去察看地形。

4 月 27 日上午 10 时起, 张子清指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 在酃县城外的湘山寺、龙王庙、格麻形三处高地, 与前来进攻的湘敌两个团展开激战, 5 个小时内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冲击, 使敌军受到重创, 自行退出战斗。然而不尽人意的是, 张子清在指挥战斗的时候受伤, 一颗子弹打进脚底的踝骨里, 由战士们抬回宁冈。4 月 28 日, 部队回到龙市。毛泽东与秋收起义部队的主要负责人及袁文才、龙超清等, 赶往龙江书院看望朱德等人, 张子清是用担架抬着去的。

1928 年 5 月 4 日, 会师于井冈山的四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 不久按中央军委通知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张子清被任命为第十师师长兼 31团团长, 参加红四军军委。出席建军大会这天, 张子清也是躺着担架去的。他穿着整洁的军装, 精神抖擞, 神采奕奕, 显示出红军战将的特有风采。

张子清住进了茅坪红军医院治脚伤。可是医院的条件很差, 不用说盘尼西林、膜胺一类的西药根本见不到,连开刀的麻药也没有, 伤员要截肢的话, 就用高温消毒后的木匠锯子直接锯, 伤员都痛得昏死过去。张子清的脚需要开刀, 把踝骨中的弹头取出来。由于没有 X 光机, 不能准确地知道子弹嵌在什么部位。因此, 由医院医务主任王云霖制定的医疗方案, 无所谓有效的措施, 连麻醉剂也没有, 只有切开脚板, 直接从踝骨上寻找弹头。王云霖向张师长征求意见, 张子清没有犹豫, 语气坚定地回答: “开刀吧, 我经受得住! ”

受医疗条件限制, 张子清的手术很不理想, 他的脚板被切开很深, 王云霖用钳子寻找很多次, 好不容易找到弹头的部位, 可是子弹完全钻进踝骨里面, 没有露出头子,怎么也夹不出来。张子清的伤脚流了很多血, 痛得几次昏厥过去。他醒过来以后, 对王云霖说: “王主任, 再找一次吧。”王云霖感到非常为难, 因为用钳子在踝骨上夹弹头,等于用刀子在骨头上刮肉, 是极其痛苦的, 怕张子清受不了。但他被对方那种巨大的耐苦能力感动, 只得再来一次。然而, 手术还是没有成功, 张子清又一次昏死过去。张子清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形下, 连续做了两个钟头手术的事, 让毛泽东知道了。毛泽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 “我说了, 张子清是红军的关云长! 当年关云长让人做‘刮骨疗毒’的手术, 咬得牙关铮铮响。现在张子清切开脚板用钳子夹弹头, 几次痛得昏过去, 这不是与关云长一样吗?唉, 我们的医疗条件太差。苦了伤病的将士们! ”

张子清的脚伤, 令毛泽东朱德等人非常牵挂。他俩几次来到红军医院看望张子清。有一次, 毛泽东郑重地对张子清说, 由军部派人秘密护送他前往长沙, 到大医院治疗, 取出脚板上的弹头。张子清听了后轻轻地摇头, 谈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意思是, 派人护送到长沙, 在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的路上也有危险, 就是到了大医院, 也怕国民党的特务侦察出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不应该离开井冈山。张子清语气诚挚地说: “我的伤可以派人护送到长沙去治疗, 还有这么多受伤的同志, 他们又怎么样呢?我不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啊! ”

离开红军医院, 毛泽东把张子清出身于将门之后, 父亲张建良曾经任过湖南江道区少将司令官等情况, 讲给朱德听, 然后感叹道: “子清对革命竭尽忠勇, 多么像关云长啊! ”

寒风凛冽, 雪花飘飞。1929 年 1 月, 国民党湘赣两省以 18 个团的重兵, 对井冈山发起筹备已久的第三次“会剿”。中共井冈山前委制定的应对策略, 是红四军主力转到外线作战, 以“围魏救赵”的战略征战赣南, 红五军与红四军 32 团留守井冈山。前委对守山的战略作了一系列加强性的部署, 其中一项是任命张子清为红五军参谋长, 协助彭德怀指挥守山防务。毛泽东对彭德怀说: “彭军长, 给你留下一位大将, 一位关云长那样的将才, 他就是张子清。张子清系将门之后, 本身也在湖南讲武堂以拔尖成绩毕业, 后来又入了广州中央政治讲习所, 算得上半个黄埔生。如果给他一柄青龙偃月刀, 一匹追风赤兔马, 他就是能够过关斩将的关云长呐! ”

彭德怀对张子清不是没有一点了解, 此时连连点头说: “好啊, 把这么一个‘关云长’留下来, 对守山有利呀! ”

柏露会议结束后, 张子清由战士们用担架抬着, 与彭德怀和红五军四位大队长, 先后到黄洋界、八面山等哨口, 察看防御工事和兵力、火力的部署情况。连着很多天,张子清住在茨坪的李家祠, 与彭德怀等人研究制定各个哨口的御敌方案。

1929 年 1 月 26 日至 29 日, 守山军民在冰天雪地的五大哨口, 与超出自己五六倍的强敌浴血奋战了三昼三夜, 始终守住了阵地。鉴于张子清的伤脚不能走路, 彭德怀安排他住在大井后面临近荆竹山的一座窝棚里, 有两名赤卫队员照顾他, 并派传令战士向他通报各哨口的战况。敌军在守山军民的铜墙铁壁面前不能逾越一步, 却被一个痞汉出身的败类出卖了井冈山。斜源村的陈开恩带着敌军翻山越岭, 涉小溪荡悬崖, 翻过滚子坳、洪水岗,插到背面的龙潭口, 从狭谷里上到小井, 绕到了红军的背后, 打破了井冈山。

黄洋界、八面山哨口相继失守后, 红五军按照特委事先的布置, 从石朱 砂冲连夜翻越高山峡谷, 于小溪洞钻出敌人的重围, 向赣南突去。临行之前, 彭德怀委托边界特委派人安排好张子清, 将他护送到九陇山去。

1929 年 5 月, 张子清由地方党派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 离开九陇山来到永新县南乡的洞里村, 藏在村后山上的焦林寺继续养伤。由于他的脚底踝骨里的子弹无法取出来, 又一直使用各种治疗草药, 伤口一次次被感染, 造成恶化, 终于永远闭上了双眼。这时候, 张子清俊逸而坚毅的脸颊, 已经瘦得没有多少肌肉了, 一年以来极为艰难困苦的医疗生活, 使这个受尽磨难的红军 “关云长”, 以27 岁的有为年龄长眠于井冈山的土地上。

图片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