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战斗遗址

2021-01-16 22:49:43 许红艳 62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海拔1576米,北距桐梓县城13公里,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市汇川和桐梓县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 命令一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即到遵义城北门四团驻地部署了战斗任务。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当即率部队北进。一营长李光顺率一营担任正面主攻,二营为二梯队集结山脚待命。扼守在娄山关上的敌人,是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三旅林秀生部两个团。四团在迅速断敌退路后,正面强攻部队即以密集火力,从关南发动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占领关口。敌人向北狼狈逃窜,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经南溪口、红花园直扑桐梓县城。潘峰率领的侧翼部队已克桐梓,俘敌数百,缴获大量物资。当天,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1月10日,红军追歼敌人,在新站与敌侯之玺部两个团激战一整天,并击退川敌廖海涛部,11日进占松坎。红一师与第十团亦从遵义赶到,进驻桐梓、新站、松坎、酒店垭与川军对峙,组成了遵义的北面防线,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此,娄山关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解放后,娄山关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江泽民等许多国家领导人亲临娄山关瞻仰和纪念。国内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了“娄山关”摩岩石刻。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