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2021-01-16 22:12:20 肖菁菁 2041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距五指山市约20公里,在毛阳镇往乐东方向2公里处。建于2001年,以原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为依托,是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教学点之一。 纪念碑高23米,象征着海南23年(1927-1950)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时刻提醒着人们琼崖纵队革命先烈在解放海南中做出的牺牲。

1948年6月,乐东县城解放,白、保、乐、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建成。 同年7月,根据中共军委要求全国各个解放战场发起秋季攻势的指示,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组织带领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司令部进驻白沙县的毛栈村(现为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指挥秋季攻势作战,共歼敌1570名,攻克墟镇18座,拔除据点20余处,敌我形势大转。 

1949年秋,国民党军一部先后从大陆退据海南岛,琼崖纵队遂转入保卫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 12月,琼崖纵队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指示,在动员岛上军民迎接主力部队渡海登陆的同时,还派出部分干部,带领一批船工和船只,到达雷州半岛,积极配合渡海登陆兵团作好准备。 1950年3-4月初,纵队以5个团先后4次成功地接应第15兵团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加强团偷渡登陆,为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16日,兵团主力实施强渡登陆作战,琼崖纵队以全部10个团分别担任接应和配合任务。 17日,兵团主力登陆成功后,琼崖纵队即配合主力进行琼北地区的围歼战和追歼逃跑的国民党军至5月1日全岛解放。此时琼崖纵队总人数到达2.5万余人。 此后,琼崖纵队又担负剿匪和保卫海防的任务。 1950年7月,根据中南军区命令,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

在琼崖革命23年武装斗争中,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是最后的一个根据地。地跨白沙(包括现在的琼中、五指山)、保亭、乐东三县的五指山区,位于全岛中心,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这里群山耸立,丘陵起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地方。 

五指山北部的毛阳镇毛贵村,曾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琼崖区党委等机关的驻扎地,也被称为海南的“西柏坡”。当年,就在这片坡地上,冯白驹率领琼崖党政军首脑机关,运筹帷幄,发动和指挥了1948年秋季、1949年春季、夏季三大攻势战役,迎接和配合大军渡海作战,最终迎来了全海南的解放。 对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冯白驹将军曾作这样的评价:“五指山根据地的大作用在于战略上保证了海南解放战争的胜利。” 园区内建有烈士陵园,安葬的有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前线总指挥兼政委李振亚和琼崖妇女临委会主任刘秋菊等人,告慰为海南岛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儿女。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