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色故事】---智擒匪首的老红军张贵
2020-08-27 16:41:48
中延文化研究院遵义分院
1515
道真自治县凌霄乡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密布,沟壑纵横,洞穴无数,道路崎岖,与重庆相似地态的武隆、南川毗邻,进可攻、退可守、危可逃,民国以前历来是土匪藏身之地。解放前夕的道真伪县长张彬、副参议长(国民党国大代表)张执中及其手下保警大队长、中队长数名,均在此土生土长,长期残害境内外民众,是闻名黔渝结合部的匪徒。解放后,他们在道真匪首黄守瑛召集下密谋叛乱,于1950年3月9日集聚2000余名匪徒,攻打和平解放道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生的人民政府。8月又在杠村大沙河的白炭窑子设伏攻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涪陵部队前来侦查匪情的一部,致解放军伤亡30余人。平时,这股土匪横行乡里,独霸一方,老百姓民不聊生。1950年9月,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众匪土崩瓦解,一般匪徒投案自新,匪首张彬等数名隐匿洞穴,负隅顽抗。此时,出生在甘肃省盐池县张家庄,1936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后在解放战争中随军转业到道真的张贵,到该乡任乡长。
张贵一到任,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和组织民众擒拿匪首归案。由于该乡地势险要,加之民众不理解和惧怕,要在短期内擒拿诸匪首谈何容易!然而,张贵凭借在抗日敌后战场对敌斗争和渡江后边进军边剿匪所积累的经验和胆识,毫不畏惧,迅速对擒拿匪首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组建民兵队伍。张贵一进乡,就发动苦大仇深的农民青壮年,迅速组建一支上百人的民兵队伍为擒匪骨干。二是宣传和发动民众共同剿匪。张贵抓紧培训和武装这批民兵,使这批土生土长的民兵经忆苦思甜等教育,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再通过他们扩大宣传动员面,很快形成了全乡民众参与擒拿匪首的浩大声势,迫使匪首龟缩在洞穴不敢外出逃窜。三是亲临匪穴晓之以理。张贵通过民兵和百姓提供的信息,得知匪首藏匿的洞穴后,逐一写亲笔信劝降。一封未打动,写二封、三封,并亲自与民兵一道送信到匪穴,并在洞口喊话。通过张贵的亲笔信和喊话,匪首们了解了解放军和人民政府的有关政策,加上被民兵和群众水泄不通的围困,匪首们的反动心理逐渐瓦解,回信张贵愿自动投案。四是促其亲属写信喊话,动员投案。众首匪知道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没有将其亲属当作敌人镇压,对党和政府有了一定的信任感,均逐一回信张贵表示不再疑虑,愿意主动投案。
伪县长张彬亲自来到乡政府喊着要见乡长张贵。在民兵引荐下,张贵亲自接见。首见张贵,张彬“噗通”一声跪下,说:“我罪大恶极,自动来请罪,请张乡长处置!”张贵严肃地说:“共产党不兴下跪磕头这一套,站起来说话!”张彬不敢站起来。张贵牵他起来,办理了投案自首手续,并迅即报告了县剿匪委员会。在张彬投案影响下,张贵乘势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迫使贺继荣、张照烈、张良鹏、张永渠等匪首相继自动投案。
投案后的匪首中,张良鹏、张永渠又脱逃匿藏山中,伺机向外逃窜。张贵找来其帮工进行宣传教育,得知其藏匿之处后,便亲率民兵围堵、搜山,很快将这二匪首擒获。
在张贵的直接策划和指挥下,该乡完成了擒拿匪首的任务,接着又进行彻底的清匪反霸,使凌霄山区人民获得了新生。
张贵在凌霄山区清匪反霸的事迹闻名全县,家喻户晓。道真有这样一位老红军,人见人敬。张贵1953年后调县多个部门工作,屡获省、地、县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始终保持老红军的本色,为人楷模,常被机关学校请去作革命传统教育。他于1977年离休。1987年9月5日病逝,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