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烈士陵园

2021-02-16 20:23:56 王子柠 2538

   许昌市烈士陵园位于许昌市长青街118号。始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现有革命烈士公墓、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郑义斋烈士纪念亭等四个纪念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许昌一带就开始有党的活动。1924年春,许昌建立了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长葛党小组。1925年秋,许昌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石固南寨支部。1926年11月,在许昌衙前街建立了许昌第一个县级党的领导机构----中共许昌县执行委员会。1928年2月13日,在中共豫中特委和中共许昌县委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原的许昌县西北乡司堂农民武装暴动。1933年1月,中央派吕文远到河南,在许昌中心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许昌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和水西抗日根据地,坚持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陈毅、粟裕等领导人在这里指挥作战发动了豫东战役和皖东战役,解放郑州、解放开封,鏖战中原大地。渡江战役、解放军南下时期,许昌人民爱党爱军,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我70多万大军先后从许昌南下,在人民解放战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革命烈士纪念馆修建于1998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布展面积1000多平方米,馆名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上将亲笔题写。

改扩建后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两栋独立的2层单体建筑,建筑面积5816平方米。为缅怀先烈、展现红色革命基地的教育意义,该馆采用铁锈红石材料装饰外墙,体现烈士坚毅、刚强的精神内涵。该馆除可满足实景、文字布展的需求外,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厅,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许昌的革命史及不同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瞻仰教育区的中央,坐落于东西主轴线上,高29.6米,是省内最高的一座纪念碑,碑文由朱德元帅亲笔为许昌烈士题写。烈士墓区共安葬471位英烈,分为散葬烈士墓区、著名烈士墓区、无名烈士公墓。烈士碑林位于北区,紧临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有历代国家领导人为先烈的题词。

郑义斋(1901-1937)

郑义斋,原名少之;1901年生于河南许昌;十四岁起当徒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做交通工作,1930年,在上海开办义斋钱庄任经理,改名郑义斋;1932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后随红四方面军入川,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任省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造币厂厂长并兼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部长;1935年5月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总供给部部长,11月,任西路军供给部部长;1937年3月14日,于甘肃临泽康龙寺以南石窝战斗中牺牲。

张仲端(1881-1911)

张仲端,1905年赴日本留学,肄业于中央大学。旋即加入同盟会,并与同志创办《河面》杂志,宣传反清革命。1911年归国。武昌起义后,欲在河南响应,赴武昌与黎元洪规划方略。随后至豫东归德等地,联络仁义会举事,欲借其力与北伐军互为策应。又返开封,与王庚先等在开封公立法校组织秘密机关,被推为河南军政府总司令兼参谋长。约定于12月22日夜发动起义,事泄被捕。24日凌晨英勇就义。

宋聘三(1881-1929)

宋聘三,男,汉族,1881年出生,河南禹县人。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07年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他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宋聘三作为孙中山指定代表参加了大会。

1925年5月,国民党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宋聘三和共产党人冯品毅等密切合作,使河南国共合作的局面逐渐形成。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禹县党组织负责人。1927年5月,宋聘三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许昌县委委员郭靖宇等人组织成立了禹县农民协会,组织群众开展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组织转入地下秘密活动。1928年3月,在他的领导下,数千人的农民自卫军将禹县县城团团包围,围城斗争坚持了17天,虽然最后失败,但给当地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1929年1月11日,宋聘三被国民党诱捕,不久被杀害,时年48岁。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