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海峡天险,美亭决战定胜局

2021-02-12 22:52:03 2052

9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内,在阳光照耀下,青灰色的墓碑显得格外醒目,似乎在静静诉说着60多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靠着简陋的木帆船与国民党精锐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作战,强渡琼州海峡,撕开“伯陵防线”,胜利完成琼岛北部的敌前登陆。随后,人民解放军向纵深进军,相继解放了大部分沿海城镇、控制了海南岛北部长达400里的海岸线。

“当时,琼纵一总队第七团团长李福文对我们动员说:‘今天晚上,我们七团的任务是奔赴临高角迎接大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我们全体战士听到‘解放海南’四个字时,个个精神振奋,欢欣鼓舞,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高呼道:打到海口去,打到榆林去,解放全海南岛!”时任琼崖纵队第一总队七团一营三连连长符莹犹记得,当听到“解放海南”时自己那颗激动万分的心,狂跳不已。

直捣黄龙 海口解放

黄竹、美亭决战后,溃败的敌军慌乱一团地向海口、府城方向逃命。解放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抓住这个有利战机,乘胜追击。第四十军挥师直指海口,四十三军迂回府城,直指海口。

“国民党守军的首脑机关海南公署(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就设在海口市的得胜沙路,因而把这条街道变为‘长官’宿舍区,国民党的要员都住在这里。”时任广东省遂溪县县长兼遂溪县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参与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黄廷瑶,曾回忆并记录当时得胜沙路上的情景。
图片关键词

当时,得胜沙路上有一座五层楼的官邸,街头街尾都用铁丝网围着,还用沙包叠成碉堡,机枪口如眼镜蛇一样,把头伸向外面张望。市区周围的设防,同样严密,从白沙门到海甸、秀英港一带十多里长的沿海岸线,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布置着以一字形的长蛇阵防守;还有战舰、飞机等巡逻侦察。

即使是层层设防,也抵挡不住解放军的直捣黄龙。1950年4月23日上午8时许,解放军第四十军主力首先插到海口,一路直逼秀英码头,迅速消灭码头残兵,进入得胜沙路;而另一路直指大英山、海口机场,进入新华路。

同时,四十三军一部攻占府城,一部突入海口,占领了南门大街和中山路。至此,国民党统治海南的最高机关“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被攻克,海口市宣告解放。

海口市的人民群众纷纷涌上街头,争着见一见那一身征尘、威武豪迈的解放军战士。“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大门的牌子很快被拆卸下来,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海口的繁盛街道上,冉冉升起。

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处长林夏介绍说,攻占海口后,渡海作战兵团第二梯队于1950年4月23日19时启渡,于24日凌晨左右在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一带沿岸登陆,随即协同先前登陆的第一梯队,投入了追击作战。

紧接着,冯白驹率海南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进入海口,与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率领的渡海作战兵团领导机关和部队胜利会师,两位相互仰慕已久的战友,双手紧握。海南岛的最高领导机构——海南军政委员会很快就成立了,由邓华任主任,冯白驹任副主任。同时成立了海口市警备司令部,由王东保任司令,宋维栻任政委。

兵分三路 南追逃敌

海口解放,敌军苦心经营的琼北、琼东各防御体系及指挥机构顷刻间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全线南撤。

其南撤形势分为三路:第一路军撤往乐会、万宁地区;第二路军残部撤往陵水、保亭地区;第三路军余部撤往北黎、八所地区;第四路军和海、空军集结于榆林、三亚地区。

敌军分三路而逃,解放军与琼崖纵队乘胜追击,亦分三路紧随其后。

1950年4月24日,野战军发出乘胜追击残敌、迅速解放全海南的命令。渡海野战军除留下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守卫海口外,其余部队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分东、中、西三路,向南挺进,追歼残敌。

这样一来,我军在连续作战、毫无休整、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依然士气旺盛。其中,相关资料有简短的战况记录:当四十三军三八二团三营追到陵水河时,发现敌一个营的兵力从陵水县城方向逃到长水岭,三营政治教导员刘梅村率领三营尾追上去,在长水岭歼灭了敌军整个营,俘虏了300多人。
图片关键词

时任琼崖纵队第一总队七团一营三连连长符莹当时参加了追歼战,他介绍说,为了消灭南逃的敌人,琼崖纵队七团配合四十三军,一部分人直奔东方八所港;另一部分从岛中线经过儋县和盛、八一、白沙、元门、五指山、通什直接向榆林港追击。

“4月25日,我们追到五指山脚下,刚好碰到东线部队追击敌人缴获一批敌军车,渡海部队马上坐上汽车一直追赶到榆林港。”符莹回忆道。

在这连续追歼战中,野战军和琼崖纵队沿途得到了当地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协助和大力支持。各地的茶水站、供应点,及时地给子弟兵送水送饭;各地还组织了大量的支前队伍,为我追击部队运物资、送伤员、充当向导,提供情报。

当败逃的敌人炸坏了通往万宁乌场的北坡桥时,北坡镇的20多名青年,在当地党政干部的发动下,跳下河水,抢修木桥,从而使东路追击部队“快速加强营”能顺利通过,及时堵截了企图登船逃跑的敌人。

挺进天涯 红旗飘扬

东路追击部队一路穷追不舍,中、西两路同样挥师南下。中路四十三军1950年4月25日由美亭地区出发,向北黎一线追击;在天尾、秀英港登陆的第二梯队同先前登陆的第一梯队以及琼纵一总部队组成西路追击部队,沿环岛公路向北黎、八所追击。

一路上,东、中、西三路大军靠着“铁脚板”,誓要追到“天涯海角”。

在这场比谁跑得快的战斗中,战士们以风卷残云之势向南挺进,捷报频频传来:东路追击部队于25日由嘉积向南追击,27日占领万宁;中路追击部队4月30日赶至小岭、北黎、八所地区,将敌军截住,在西路友军和琼纵第一总队的协同下,将其全歼,捕获敌官兵3500余人;西路追击部队水陆并进,配合中路友军追歼敌第三路军……

五星红旗一路飘扬,直至插到海南岛南端。林夏介绍,1950年4月30日,集结在三亚、榆林地区的国民党残部被歼灭,我军进驻榆林、三亚。1950年5月1日,北黎、八所两港被我军占领。至此,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海南岛全境解放。

当日,朱德同志欣闻海南岛解放的好消息,亲手写下这样一段话:“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渡海作战而牺牲的同志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英雄行为对解放琼岛和全中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后来,这段话被刻在海口市人民公园内的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1950年5月5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给参加海南战役全体指战员的贺电:“我广东前线解放军克服敌人陆海空的抵抗,在我琼崖纵队和海南人民协助之下,英勇登陆海南岛,并迅速扫荡残敌完成全岛的解放……”

据了解,解放海南岛战役自1950年3月5日开始小部队偷渡登陆,到4月16日大举强渡登陆,再到5月1日解放八所港、北黎港为止,历时近两个月。岛上守敌,除一部乘船逃走,一部溃散,被歼于岛上者达3.3万余人。

历史在枪炮声中隆隆前进。67年前的5月1日,海南跨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阶段。

9月8日下午,临高角小雨初霁,高18米的解放海南“热血丰碑”纪念塑像的解放军战士高举钢枪望着远方,仿佛在诉说着67年前那场彪炳史册的渡海战役。

1950年4月16日19时许,人民解放军第40军1.87万名指战员,从雷州半岛灯楼角乘木船出发,冒着枪林弹雨,突破敌人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横渡琼州海峡,于次日凌晨在临高角登陆。与此同时,43军的6968名指战员在澄迈县玉包港一带海岸登陆。威武之师渡海作战,全面吹响了解放海南岛的号角。

“那天晚上的临高角炮声震天,从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见火光,解放军从海滩上来之后,和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抱在一起,像兄弟一样!”今年91岁的琼崖纵队老战士符莹回忆起67年前的那段历史,仍难掩激动之情。

大军云集雷州半岛 琼岛解放迎曙光

1949年12月,华南全部解放,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主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出准备渡海作战解放琼崖的命令,“以43军及40军准备攻琼崖”。第四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根据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除40军、43军外又配属两个炮兵团和部分工兵、通信、防坦克兵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12月下旬,在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等统一指挥下,渡海作战兵团挥师南下,迅速向雷州半岛集结。

与此同时,国民党广东省政府撤销海南警备总司令部,成立了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由薛岳任总司令,统一指挥在海南的国民党陆、海、空三军,总兵力10万余人,其中包括5个正规军19个师和50艘舰艇、45架飞机。薛岳加强海防工事,构筑了所谓的“伯陵防线”,企图凭借海峡天险,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

1950年1月,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在五指山解放区毛贵(今五指山市毛阳镇)召开党政军负责人会议,研究讨论接应渡海作战各项工作,并发出了《关于配合大军渡海解放全琼的紧急工作指示》,在全岛成立各级支前委员会,筹集粮款和船只。

“1950年2月1日至2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领导下,十五兵团在广州召开了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研究渡海作战方针,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参谋长符振中,在会上汇报情况,并转达了冯白驹的两条作战建议。”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负责人颜书明介绍,这次会议研究确定了“分批偷渡与积极准备大规模强渡,两者并重进行”的战役指导方针,影响十分深远。

1950年3月5日至31日,40军、43军先后派出先遣部队两批四次偷渡登陆海南,在敌人的海岸主体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

“数千名勇士提前登陆,加强了我军岛上兵力,为内外夹击敌人创造了条件。”临高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坚志说,率先登陆的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与琼崖纵队会师后,顺利转移到白沙阜龙解放区。

木船打跑军舰 渡海大军冒枪林弹雨登陆

临高角以南约5公里的高山岭,虽然海拔只有191米,却可以俯瞰控扼沿海平原地带,远眺琼州海峡。当时国民党军在此设有一个炮连,拥有两门大口径野战炮,成为解放军登陆的一大威胁。

1950年4月16日下午至17日拂晓,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和40军先遣登陆部队向临高县沿海一带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突袭拿下高山岭。“摸黑上山,攻占高山岭后,战士们燃起了信号弹,为琼州海峡上的渡海大军引路。”时任琼崖纵队第一总队七团一营3连连长的符莹当时正在临高波莲攻打国民党守军,看到高山岭上的火光,兴奋不已。

随后,人民解放军第40军1.87万名指战员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率领下,分乘300多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乘木船出发,突破敌人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在临高角一带登陆。与此同时,43军的6968名指战员在副军长龙书金等人的率领下,分乘81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的港头港、三塘港一线起渡,在澄迈县玉包港一带海岸登陆。

渡海船队出发行驶到半路,遭到敌军飞机、军舰的负隅顽抗,解放军的“土炮艇”组成的护航队及时出击,巧妙地发挥近战威力,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舰队展开激烈的海战,打得敌人调头逃跑,国民党舰队司令王恩华亦被击伤。这一仗,让渡海大军士气空前高涨!

4月17日2时至6时,渡海大军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全面登陆,敌军的飞机和岸线上碉堡火力,向解放军展开疯狂进攻,解放军顶着炮火,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

“夜色之中,先锋船离临高角岸边还有五六十米,战士们便迫不及待跳下齐胸深的海水,向陆地扑去,炮火像雨点一样倾泻而来,仍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处长林夏说,渡海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海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军木帆船打跑敌军舰,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亭决战一锤定音 敌军主力被歼灭

渡海大军强渡琼州海峡后,解放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经过深思熟虑,命令人民解放军第40军7个团由临高向澄迈方向迅速靠拢,与从澄迈登陆的43军一起,在美亭地区大规模围歼敌军。

“三月三那天下午,解放军托我们村两个在郊外干农活的村民捎回来两封信,说明天要打仗了,让大家尽快撤离。”今年86岁的澄迈县金江镇黄竹村村民陈天章至今仍记得1950年农历三月初四(4月20日)早上战斗打响时的情形。凶残的国民党守军拦住出村的各个路口,不让村民撤离。战斗打到激烈的时候,国民党士兵甚至把王法章、李畅发两个村民捆绑起来做人质,以阻止解放军进攻。

1950年4月20日,43军128师进抵黄竹、美亭地区,包围了增援澄迈的国民党军252师主力,发动攻势,43军127师主力进至美仁地区及风门岭阻击援敌。随后,薛岳调集5个师的兵力火速增援黄竹、美亭,猛攻43军阵地。

43军128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顽强作战,毙、伤、俘敌1521人,付出了412人伤亡的代价。1950年4月21日下午,从临高登陆的40军率7个团赶至美亭东西两侧,对围攻43军128师的国民党军队进行“钳形”包围。4月22日,40军、43军主力与琼崖纵队第三总队及独立团同时向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乘胜追击溃逃的国民党军残部。至此,黄竹、美亭决战结束,我军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重创5个师。

“美亭决战,包围与反包围相继上演,打得十分惨烈。”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传映介绍,解放军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歼灭了在海南岛的国民党军主力,随后直捣国民党在海南的军政首府——海口、府城,彻底摧毁了所谓的“伯陵防线”,从此解放海南岛战役进入追击阶段,琼崖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