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

2021-02-10 14:00:13 杨丽 2054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1927年,他考入了东北陆军讲武堂,在旧式军队当过兵。后来因为看清了旧式军队的龌龊与黑暗,毅然弃武从文,开始了他革命文学的战斗生涯。在日寇侵占东北、侵略华北,民族危亡的时刻,他根据史实创作出抗战小说《八月的乡村》,发 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做奴隶的呼喊,受到鲁迅先生的赞扬和支持,成为抗战文学的一面旗帜。继而在全面抗战的洪流中,曾几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做了大量 的工作,成为具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这期间他与毛泽东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毛泽东曾亲笔给萧军写了10封信,无所不谈,既肯定了萧军的优点,也指出 了他的缺点。毛泽东视萧军为知己,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这里,他决定弃文从武,重操旧业,去五台山参加抗日游击队,直接投 身前线的战斗,为此决定先去延安。他独自一人,风餐露宿,徒步跋涉20余天,于3月18日抵达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招待所安顿下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 安,就派秘书前往邀请萧军见面。萧军以主席公务繁忙,不便打扰为由谢辞了。然而,令萧军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上年,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并在招待所宴请了 萧军。毛泽东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及谦恭友好的态度,把萧军深深地感动了。萧军在回忆第一次到延安的往事时说:“毛主席真是礼贤下士,平易可亲,气度不 凡。和毛主席相比,伟大的是毛主席,自己年轻气盛就太渺小了。”

萧军(资料照片)

萧军(资料照片)

  1940年6月14日,萧军第二次来到了延安,此时,他已以小说《八月的乡村》名震文坛。一到延安即担任了“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 “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和同志们的信任,使萧军满怀激情,愉快地投入延安 的革命文艺工作中去。其间,毛泽东与他也已成了交往密切、无所不谈的朋友了。萧军应邀参加了不少活动多次见到毛泽东,进行了亲密的交谈。在陕北公学开学典 礼的会场上,毛泽东看见萧军时,就把他介绍给在场的陈云、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拉着萧军在操场上一起会餐。在黄沙弥漫、尘土飞扬的大风中,他们轮流共 喝了一个大碗里的酒,开怀畅饮,高谈论,放声大笑。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场面,非常符合萧军的脾气,使他激动万分,豪情满怀。但时间仅仅过了一 年,1941年7月间萧军产生了离开延安到重庆的念头。为此,他特意到毛泽东那儿辞行。

  毛泽东与萧军推心置腹,无所不谈,越谈越兴奋。忽然间,毛泽东提议道:“萧军同志,你改改行好吗?”
  “改什么行?”萧军不解地问道,“我已经改过行了呀。”
  “入党,当官!”
  “不行!不行!”萧军听后,顿时慌了神。律己甚严的萧军连连摆手拒绝。他诚恳地说道:“斯大林说过,‘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入党,我不是那种料;当官,我不是那坯子。”
  停了一会儿,萧军继续说道:“我这个人自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太重,就像一头野马,受不了缰绳的束缚,到时候恐怕连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更不用说管别人了。我还是在党外跑跑龙套吧!”
  “你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提出来,我们欢迎你!”毛泽东信任、诚恳地说道。
  直到1947年7月,重回东北故乡的萧军才郑重地向东北局提交了“已是我走入共产党时期了”的书面申请。后经中共中央、毛泽东同意,批准接受萧军为中共党员。
   萧军虽然积极地为毛泽东广泛收集文艺界各方面的意见,却并无打算参加文艺座谈会。原来,萧军深知自己素来心直口快、谈锋甚露、脾气急躁、激情有余而耐心 不够。如果参加座谈会,讨论发言时很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与一些同志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发生争论冲突,最终落个不愉快的结局。加上召开文艺座谈会的时间也没有 最后定下来,急性子的萧军几次借口到附近各县去旅行,离开延安。毛泽东也几次三番地劝他留下。他在4月27日写给萧军的信中说道:“准备本星期六开会,请 你稍等一下出发,开完就可走了。会前我还想同你谈一下,不知你有暇否?我派马来接你。”
  果然,毛泽东亲自骑马来接,这令萧军十分感动和愧作。
   当时延安的交通工具甚少,各机关单位住地分散,近则几里,远则几十里,人们出门办事都靠两条腿,只有少数领导人,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才以马代步。毛泽东 因急于和萧军研究有关召开文艺座谈会的问题,便自己骑马去接他见面,毛泽东又甚为恳切地予以挽留,要萧军开完会后再走。正是在毛泽东的恳切挽留下,萧军才 自始至终地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座谈会上,由毛泽东致开幕词,并请萧军第一个发言,他以《对当前文艺诸问题的我见》为题目,对党的文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 意见。
  1945年8月,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了。11月,萧军随鲁艺迁往东北解放区开展文化工作。后来,萧军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等职务。
  毛泽东与萧军的推心置腹,充分彰显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这种胸襟不仅仅是惺惺相惜的个人情怀,更是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