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

2021-02-07 11:51:57 杨丽 2097

   1891年10月,陶行知出生于安徽一个清贫的家庭,中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危机、农村的穷困、文化的落后,以及自身求学的艰难,使得青年陶行知下定决心“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

  然而,面对外患日深和国内的黑暗统治,陶行知意识到“好人政府”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陶行知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以“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26国,途经香港时,他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欧洲访问时,陶行知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赋诗:“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在下,二四七四八,小坟葬伟大。”

  在他出访期间,国内发生国民党政府逮捕救国会领袖的“七君子事件”,沈钧儒后来说:倘若陶行知留在国内,一定和我们在一起,“七君子之狱”就变成“八君子之狱”了。

  李公朴、闻一多遭暗杀后,听说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对象,陶行知马上表示“我等着第三枪”。

  “在多年的教育与实践、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他逐渐地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他深信只有马列主义是真理,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国振兴的希望。”贾培基说。

  因长期劳累过度,同时受李、闻事件的刺激,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去世。周恩来赶到之时,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温。在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文中, 周恩来称,“……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 韬奋之后请求入党。”在延安举行的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赠送“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挽词。

   陶行知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附设于晓庄师范校园内,馆内收藏保存陶的一批照片、手稿、遗著和遗物。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 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1985年,纪念馆展览室扩建,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 件。为了进一步弘扬行知精神,继承并发扬行知教育思想,1993年,纪念馆从校内迁出,在劳山脚下建造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屋顶为水泥浇 制,仿茅草顶,显得古朴端庄。门楼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馆”两块铜匾。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 景是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个金色大字。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 普及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民主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展厅共展出了近400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 著、遗物、遗稿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