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故事---打败江西“两只羊” 

2021-02-07 10:00:24 周霞 1722

1928年6月23日龙源口大捷后,红军在永新县村里的墙壁上书写了一首歌谣: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真好!真好!快畅!快畅!这里说的‚羊是杨的谐音,指的是江西敌军第九师师长杨池生和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他俩奉蒋介石的命令,共率5个团的兵力,与湖南敌军3个团对井冈山进行联合‚会剿。红四军只有4个团,在宁冈与永新两县交界的七溪岭激战一天,全歼敌军一个团,击溃敌军3个团,俘敌500多人,缴枪800多支,这是朱毛会师后规模较大的一次战斗,又叫龙源口大捷。 

当时,敌我力量对比相差很大,尤其是武器装备,在红军的4个团当中,有将近一半的部队是手持梭镖大刀,而敌军的5个团全是步枪、机枪、还有迫击炮。那么他们怎么会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呢? 

40年后,原敌军师长、时任云南省文史馆馆员的杨如轩回首往事,写了这样一首诗: 

四十年前一梦空, 无端附逆乱交锋; 那堪旗鼓未成列, 忽报弹花满市中。 

杨先生这首诗还是有点唯物史观的,主要表现在他认识到龙源口这一仗之所以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他承认指挥这场战斗是‚附逆,附逆就是投靠叛逆方面,干多了坏事终究会自取灭亡。谙熟军事的杨如轩深明其理,所以他的这首诗,正是在这个主要问题上道出了真情。蒋介石背信弃义,煮豆燃萁,发动反革命战争,终于遭到失败;朱毛红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挥革命战争,终于取得胜利。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杨如轩承认他被打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红军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旗鼓成列是句古语,讲的是古代打仗要事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而且双方旗鼓相当,摆好阵势,然后宣布交战。杨如轩这里说的是‚旗鼓未成列,弹花满市中,指的是湘赣两省敌军‚会剿井冈山的阵势还没有形成,就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湘赣两省参加‚会剿井冈山的敌军有8个团,红军只有4个团。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等到两省敌军‚旗鼓成列,那红军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红军的战术,就是孙子说的‚示形(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的战术。先令红军去佯攻湖南酃县,大造舆论,说‚红军主力打湖南去啦!借以麻痹敌人,把江西敌军引出永新县城。当红军在酃县打垮敌军1个团之后,马上回师宁冈,在永新至宁冈必经之路的七溪岭埋伏主力,严阵以待。果然,敌人中计了,七溪岭成了主要战场。由于红军占领了有利地势,争取了战斗的主动权,加上火力集中,新老七溪岭的兵力分布合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迫使赣敌腹背受敌,遭到失败。这两只‚羊要不是跑得快也当了俘虏。这时,湖南前来参加‚会剿的敌军刚进入江西边境的莲花县,一听江西敌人打了败仗,立即掉头,逃之夭夭。这就是‚旗鼓未成列,弹花满市中。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为井冈山斗争的胜利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铜墙铁壁。今天,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运用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有效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力量。同时要掌握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研究新问题,因地制宜解决新问题,才能取得工作的实效。 

 

备注:方案仅供参考,我院会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定制培训方案,包括培训人数、天数、课程、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线路等。
定制专线: 15717950559( 微信同号)

 


联系我们

主页
在线联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